聪明海豚带来的启发

故事起源于年11月。那时,12名科学家聚集在美国西维吉尼亚州的绿堤天文台,讨论如何利用射电天文学技术探测太阳系外的智慧生命。这些科学家包括了3名诺贝尔奖得主,美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还有一名古怪的神经学家——研究海豚交流的约翰·立莱。

你是不是很纳闷,为什么一名神经学家会去参加关于探测太阳系外智慧生命的会议呢?这就要从立莱奇怪的研究说起。立莱认为,海豚等动物和人类共享大部分演化史,如果人类无法与它们“交流”,那么人类还认为自己能识别来自遥远星球的信号的话,就有点异想天开了。因此他相信,海豚这种生物可能是人类与外星人进行交流的突破点。

立莱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两只分别处于相邻水池中的海豚的身上安装发射器和接收器,就可监测海豚们的“对话”。他确信海豚有自身复杂的语言,包括吹气声、口哨声和咔哒声在内的不同交流方式。

何为语言?

但是,今天它却再次流行起来了——借助先进的信息论和高科技,人类能通过一些设备与海豚建立基本的沟通,例如鲸类动物听力遥测设备,可“翻译”出海豚的叫声。

为首的研究者是地外文明搜寻组织的天文学家劳伦斯·多伊尔,他提议利用信息论去分析动物的交流系统,让海豚的声音信号回归到“和外星人的交流模式”的研究中,尤其是宽吻海豚的口哨技能。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许多物种会使用复杂程度接近人类语言的方法进行通信。可是,人们对于一些问题争论不休——将动物的通信系统作为“语言”是否恰当?动物的通信系统和人类的语言方式是否一样?而争论的中心点在于:怎样才算是语言?

首先我们得知道,语言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文化获得的。根据语言学家的总结,自然的人类语言有一项重要功能——某个人可以通过创造新词语、新句子,讲述不存在于眼前环境里的抽象概念或事物。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海豚的尖叫声和口哨声缺乏以上语言特点。

然而,多伊尔认为,对于研究“和外星人的交流模式”,海豚之间的沟通仍然是有意义的。它们的尖叫声或口哨声可能不会像人类语言那么复杂,但它们并不是随机发出来的噪声,可以传达很多信息乃至抽象信息。有些人认为,海豚的信号甚至会透露海豚的情绪、性别或年龄。

如何判定“动物声音”是“语言”?

这要从一个奇特的语言定律开始。

20世纪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语言学教授乔治·齐普夫发现人类各种语言之间存在惊人的共性。

在大多数语言中,最常使用的词语出现的次数是第二常用词语的2倍,是第三常用词语的3倍,是第四常用词语的4倍……以此类推。以英语为例,最常用的一个词是“the”,紧接着是“of”,所占比例分别为7%和3.5%,很明显前者恰好是后者的2倍。

当将这些常用词语的使用频率以对数形式绘制到图上时,图中显示的是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齐普夫察觉到,最常见的口语和书面语言中,词语使用频率的斜率通常是-1,从汉语到西班牙语,无一例外,之后他将这种关系称为齐普夫定律。

这样的一个公式使得研究人员能够从随机噪声中,区分出有意义的信号。如果声音没有语言意义,其分布图将是一条又平又直的线,或者说是一条斜率为0的直线,因为每个“字”出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而在另一方面,当分布图比斜率为-1的直线还陡时,比如为-1.5时,表明这种声音比人类语言还要繁杂(冗余度太高)。

通过上述知识,我们知道,如果海豚信号接近人类语言的话,那么它们的信号应至少要符合齐普夫定律。

本文来自:《大科技》杂志

如文章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来稿、欢迎广大科幻爱好者和专家学者来稿

扫一扫







































哪家医院白癜风能治愈
哪里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bhjb/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