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王园园(左二)在村里看望贫困户并一起包饺子⑨6本报记者史长来摄昨天是冬至,在贫困户蒋世花家慰问时,聊起往昔的艰辛困顿,想起现在的幸福日子,这个坚强的女人流下了热泪。在村里,蒋世花家的贫困程度原来最严重,丈夫蔡尚正几年前身患重病,治病欠下大笔债,家里仅靠儿子打工挣钱,入不敷出。她家是村里贫困户的一个缩影。“不想活,去许河,要发愁,来姜楼”,这是第一次到村里,村支书蔡建设送给我们的一句话。调查后发现,这句话虽有些夸张,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村子的状况。许河乡蔡姜楼村位于兰考最东部,距离县城50公里,由于耕地少、浇灌用水水质差,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刚开展工作时,村民不太搭理我们。费心费力为村里修路,一些村民却不理解。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我们结合县里的到户增收政策,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项目,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经过我们一次次入户走访,最后有20家实施了到户增收政策,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成效明显,实现了稳定脱贫。同时,积极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开展乡村文化建设,蔡姜楼村变得美丽和谐起来。针对蒋世花家的情况,我们反复找她谈心。为她家申请了低保救助,帮助发展了鸭棚项目。现在,鸭棚项目一年能收入5万多元,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昨天看到她家人围坐包饺子的温暖场面,心里着实高兴,这家人的精神面貌也已今非昔比。有一次,我和队长徐宏亮正在做饭,蒋世花送来几个柴鸡蛋,我和队长硬关上门把她“撵”走了。今年春天满村槐花飘香,蒋世花又提来两大袋子槐花,硬塞给我们,谁知回家后看到满满的槐花中间竟然躺着6个“白胖”的大鹅蛋。每每想起槐花和鹅蛋,心中就涌起阵阵暖流。仅仅帮群众解决了一点点问题,就收获这样一片真情,这或许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投入吧。③5(本报兰考报道组整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bhjb/1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