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节气之美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之后,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三伏已过或接近尾声。处暑期间也有很多民俗活动,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让我们从诗词中一起领略处暑之美。 《处暑七月中》唐·元稹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处暑,意味着夏天的结束,凉爽的天气来了。找一处树荫,吹着凉风,酌一壶清酒,闻着空气中的成熟的稻谷香,听着草丛间虫子的鸣叫声。轻轻的弹奏琴弦,奏响属于秋天的歌声。这是元稹的情调,也是秋天的惬意生活。 《秋凉闲卧》唐·白居易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夏末的时候白天尤其的长,早秋的凉爽天气还没形成气候,带着露珠的荷花散着清香,稀疏的竹子更显风韵。闲着无聊整日躺在家里,年老多病没人关心探望。早上的门前,落下的槐花铺满地面都有一寸深。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宋·张嵲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人间处暑节气还未到来,山中人却已新加了秋衣。露气中的蝉声渐显悲切,初秋的阳光已开始衰微。任凭各地仍然战乱频繁,我这残生早已没了生机。漂泊经年,徒然老矣,世间万事总是不如我心意。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酷夏就要过去,秋日喜雨,久旱逢甘露。我高兴的是,那些快要枯萎的庄稼终于可以存活了。 《长江二首其一》宋·苏泂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体察入微,节气的变化很多人都感受不到的,然而从蟋蟀断续吟叫声中,诗人已捕捉到了处暑。 《处暑后风雨》宋·仇远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处暑后秋天来了,但依然带有夏天的痕迹,比如疾风急雨让天气一下子就凉快很多。 《七夕处暑》清·胤禛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处暑恰逢七夕前后,有情人成眷属的七夕,为早秋染上浪漫色彩。鹊桥相会,不渝此生。没想到雍正皇帝也有这样的情丝,也有这种小情绪啊!不知道当年的皇宫怎样过节,一定是热闹非常吧,毕竟有这样的一位皇帝,一定是充满乐趣的。 《处暑》当代·吴藕汀南湖无角小青菱,藕节莲房感废兴。处暑凉蛩鸣砌下,鹊桥已断更愁增。处暑前后菱角正当熟,女子身着布衣钗裙,边歌便采,清风徐徐,兰舟微荡,可称人生之乐事。根据文献记载,嘉兴种植南湖菱的历史有上千年,也是唯一以“南湖”命名的特色农产品,还获得了“国家级南湖菱地理标志产品”标识。 《处暑》当代·左河水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行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诗人在前两句中,表达了酷暑在处暑节气里开始消退,秋风开始送来凉爽的孟秋气候特征;后面两句,描写了处暑时节因为太阳向南偏移,使日照强度与炎热减弱,我国农业已进入秋收的季节,农村田野呈现一派收割水稻的繁忙景象。全诗从气候、气象、日照及农业生产等多方面、多角度把一个处暑节气的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fbfw/12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诗歌槐花飘香的日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