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杠精,我只服古人山城夜话
我们常在网络的留言里面,看见有人总喜欢唱反调,事情无论对错先反驳了来,俗称之为“杠精”。 喜欢“杠”。这是人的一种通病,自古就有。其实,现代人的“杠”远不及古人“杠”得有趣,“杠”得惊天地泣鬼神。 01,苏轼,文人“杠精”的鼻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苏轼的一首词。别看苏轼“把酒问青天”,其实酒量一般般,堪称史上最牛掰的小酒量大诗人,喜欢怼人,肆意地乱开玩笑,目的一个就是喜欢“杠”。 公元年,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新法,反对派当中肯定少不了“杠精”苏轼,他的存在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王安石编撰《说文解字》时,写到“水之皮”就成了“波”字,说起来非常在理,而苏轼偏就不服气,反过来讥讽道“那滑字就是水的骨头了?” 人家王安石好歹一宰相,可以给点薄面不?你看苏轼是不是因为反对而反对! 讥讽朝政,无人理会,于是苏轼同志就以诗词为舆论阵地,文坛领袖嘛,粉丝多,“杠”得又有盐有味,深受广大青年学子的崇拜,在北宋一朝影响很坏,让神宗皇帝非常尴尬无奈。 一日,他去找王安石,恰巧王安石不再书房,只见书桌上摆着一首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苏东坡看了看,好生鄙视,写的什么玩意,明月在枝头上叫?哪有那么大朵的花儿让黄狗卧躺?反对!又发挥了他的无事不“杠”的精神,于是提笔一挥,把诗句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乱改他的诗一事心生怨恨,再加上一直和自己政见相左,于是也来个大笔一挥,就将他一撸到底,贬到合浦。这就是历史上的“黄州诗案”。 差点把命“杠”脱的苏轼不但不改,连自己的老友也坑。朋友陈慥是圈子里出了名的“妻管严”,苏轼有事没事总喜欢拉上他去喝花酒、逛青楼。更过分的是有次两人喝高了,二杆子苏轼竟然把歌女请回陈慥家来清唱一曲,直气得陈夫人在内室摔柜撵人。 第二天苏轼就写了首诗给陈慥:“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批评他老婆的嗓门太大,都要赶上狮虎之声了,这就是“河东狮吼”的由来。 苏轼厉害不?这一“杠”,让朋友的老婆从此名留青史。 02,“杠”出友谊 清初文学家毛奇龄得了“杠精”的精髓。苏轼有一首诗“春江水暖鸭先知”,毛奇龄看后非常鄙视:“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如果两人活在同一时期,肯定会有许多“杠”戏上演,可惜苏东坡早生几百年,只留下毛奇龄浅欢红尘。 有没有因“杠”生情来的呢?答案是有的,比如庄子和惠施。 庄子是道家开山鼻祖,属于淡泊名利的方外之人。惠施是魏国宰相,属于追逐名利之人,就这圈子都不同的两人,只要在一起就喜欢彼此开“杠”。 一日,庄子与惠子游玩于濠梁河边。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看到的是鱼的快乐,而惠施说,你不是鱼怎知鱼的快乐?两人就“杠”上了。 惠子和庄子的世界观不同,惠子看到的是逻辑思维,是社会现实,而庄子看到的是无为,是闲云野鹤般的洒脱。所以,他们这一场“开杠”注定是没有输赢的。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经典的开“杠”事件。 后来,惠施死了,庄子每每经过他的墓地,都会含然神伤:自从你死后,再也没有朋友和我“杠”了,人生就少了一大乐趣,真是,“杠精”难求啊。 长期相生相杀的两个“杠精”,最后竟成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你说奇怪不! 03,因“杠”被灭十族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说的就是台州人方孝孺。 方孝孺也是一“杠精”。建文帝派兵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燕王朱棣坐上侄儿建文帝的皇位后,很是欣赏才华横溢的方孝孺,特的召他为自己写即位诏书,面对这一荣幸,方孝孺“杠”上了。 方孝孺当着群臣之面对朱棣破口大骂。 朱棣说自己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方孝孺反问,成王在哪里? 朱棣说,“自焚而死,”方孝孺说,“为何不立成王之子。” 朱棣说,“国家需要像他那样成熟的统治者。”方孝孺说,“为何不立成王之弟。” 朱棣说,“这是我的家务事,不需外人操心。”方孝孺就说,“爱咋咋地,灭我十族也不写即位诏书。” 就这样一直跟朱棣唱反调,“扛”得朱棣龙颜大怒。结果,方氏九族加为他收尸的廖镛共十族人被处死,连一向刚正的鲁迅也颇有微词,称方孝孺“颇有点迂”。 人们经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凡事不必追求完美,学会难得糊涂、难得开“杠”,从而远离烦恼,这是人的一种生存智慧。 作者:邹謇 编辑:姚璐 ※邹謇,一个痴迷写作、国画,喜欢花花草草的中年大叔,已出版散文集《淡淡的槐花香》,长篇小说《太医令》,《冥图》,《春野小村长》,《我们的青春拐角》等作品。感谢您的阅读、转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fzfs/12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诗人样本龙歌的高考下水作文,请你来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