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声音·紧急救助

 时代声音用心倾听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上大熊猫”之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咸淡水交汇处。自3月12日,一头中华白海豚误入西江进入到西江梧州段后,连日来,一场合力救助中华白海豚的行动在梧州市展开。令人惋惜的是,这只可爱的白海豚最后没能顺利回归大海,但我们还是要向救助行动中全力付出的人们致以感谢,本周《时代声音》,一起来回顾这场紧急救助行动。

突然“失联”白海豚去哪儿了?

现场声:我们(早上)六点多钟就开船巡逻了,一直在找也没发现。

3月19日星期五,梧州展开救助“迷途”中华白海豚行动已持续七天。在这七天里,这头中华白海豚的活动范围主要在西江三桥水域附近。头一天也就是18日晚上7点,渔政执法人员还发现它在该水域活动,可到了19日一早却再也不见它的踪影,现场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焦急和担心。

误闯距入海口多公里西江流域的罕见“旅程”

中华白海豚突然失去踪迹的消息传出,大家在担心它现状的同时,心里应该也都有着疑问:这头中华白海豚的“老家”在哪儿?为什么会来到梧州?专家指导全城联动持续了七天的救助行动,为什么都不能成功地将它救助上岸?

“一切为了你”全城在行动

没有救助经验可借鉴,再加上江面开阔,水下地形复杂、白海豚活动位置随时在变化等种种因素,让先前进行的驱赶和两次围捕行动都没能成功。而此时,由于长时间在淡水水域活动,白海豚的背部感染面积逐渐扩大,救助刻不容缓。为尽快将白海豚救助上岸,运往南宁救治,专家们再次优化方案,于3月16日展开了第四次救助行动。

遗憾的是,在这头中华白海豚失去踪迹后,经过连续两天持续搜寻,今天上午6时49分,西江梧州水域中华白海豚救助工作组在梧州市长洲岛内江西三桥下游米左右水域,发现了这头误入西江水域的中华白海豚尸体。

上午9点左右,救助工作组正在对中华白海豚尸体进行善后处理。据介绍,在发现中华白海豚尸体后,救助工作组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并于今天上午8时20分将尸体打捞上船,8时45分将尸体运回梧州渔政趸船。救助组的专家表示,连日来,工作组尽全力救助迷途中华白海豚,但因为水域环境复杂,在内河救助中华白海豚的经验少之又少,救助工作难度非常大。

广西科学院研究员黄祥麟

我知道有很多人会把我们的这次的救援行动,跟一些海边滩涂地的救援行动相比较。可是在滩涂上的救援,人是可以走下去的,光是这个条件,就让它的救援行动简单很多。

另外,救助中华白海豚所使用的网具也非常考究,专门用于海洋捕捞的网具,其实并不适合救助中华白海豚。

广西科学院研究员黄祥麟

用这些海洋的渔网来直接捕中华白海豚的话,很有可能会被渔网缠绕,然后很快地反而会造成它的死亡。因为我们的水域条件不是平的,水流急水下又有非常多的石头。

整个救助过程中,梧州市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并且听取了许多专家和渔民的宝贵意见,不断优化和完善救助方案,为内河救助中华白海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专家表示,为了能尽快了解这头中华白海豚的病理,将在梧州对其进行解剖,了解其死因以及其它情况后,将其制作成标本以作科普使用。

广西科学院研究员黄祥麟

我们做解剖这也是在跟时间赛跑,因为时间拖得越久,我们对于它病理的判断会越不精确,到后面很多病理能够判断的急症都消失,那个时候我们就很难下结论。

说说您的入党故事

把您的入党故事发给我们,可以是一段文字或者几张照片

↓↓↓

记者

郭锦钦肖辉梁智威

编辑

李姗姗

责编

李羽

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新媒体出品

更多新闻资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fzfs/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