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部编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
小编推荐教育资源网 中小学课本大全 高清课本电子版 今天的课程内容请往下看 ↑点击绿标,边听朗读,边对照课文跟读↑ 电子课本 生字学习视频 讲解视频 提示:精选两个课时学习视频,请按顺序观看! 名师教学视频 一等奖教学视频 课文知识点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猴子的活泼与聪明。“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喊”。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它是这篇文章的高潮。先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接着讲走上横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船长急中生智,意识到只有跳到海里才是唯一解救的办法。于是果断地用手中的枪逼迫孩子往海里跳。“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进一步展示了父亲的果断,也说明了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得救,主要是由于船长当机立断,措施正确,同时也由于孩子及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跳到了水里;水手们在短短的四十秒里就把他救上了甲板。孩子的得救,是几个方面的条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船长在紧急关头,果断命令处于危险之中的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的描述,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年9月9日-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年入喀山大学,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一)。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特别是~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列宁对他的评价是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高尔基对他的评价是“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图文解读 课堂练习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水上城市”威ní()sī(),坐上了船头和船shāo()微微向上qiào()起的小 tǐnɡ(),小艇上的坐diàn()柔软舒服,船夫对小艇操zònɡ()自如。打开船舱的窗lián(),看到其他小艇上许多孩子在保mǔ()陪下,可能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也有老人可能是乘坐小艇去教堂dǎo()告;远处可能是戏院散场了,人们坐上各自gù()定的小艇,cù()拥在一起的小艇在人们的huá()笑声和告别声中离开了mǎ()头。我被这威尼斯独特的风景陶醉了。 二、给多音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1.海水哗()哗地涌上岸滩,水中海豚精彩的表演引来一片哗()笑。 (①huā②huá) 2.牧童骑着黄牛吹着牧笛在弯曲()的小路上走着,曲()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传遍乡村的原野。 (①qǔ②qū) 3.一只()老牛在上坡上只()管独自吃草,小牛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它也不知道。 (①zhī②zhǐ) 4.蒙蒙的细雨夹()杂零零星星的雪片飘落下来,寒风中的李晓军只穿着一件夹()衣,冻得瑟瑟发抖。(①jiá ②jiā) 三、对下面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A.这句话主要是说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B.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河道多。 C.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文,选择合适的字。 (顾雇)工 (华哗)笑 船(梢艄) 保(母姆)(簇族)拥 (码马)头 二、填空,组成词语。 七手()脚运用自()世界()名手忙()乱 操纵()如小巧()珑()快灵活左()右() 三、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不管……总…… 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小艇成了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2.()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3.()河道怎么拥挤,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4.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能平稳地过去,()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四、阅读理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拥挤一()倒退一() 2.“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 A.(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B.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C.用压力使之从空隙中出来。 D.排斥、排挤。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手忙脚乱: (2)操纵自如: 5.“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描写了(动态静态)的画面,说明 课堂练习答案 第一课时 一、尼斯艄翘艇垫纵帘姆祷雇簇哗码 二、1.①②2.②①3.①②4.②①三、C 第二课时 一、1.因为……所以2.虽然……但是3.不管……总4.不但……而且 二、雇工 哗笑 船艄 保姆簇拥 码头w.Xkb1.c 三、七手(八)脚运用自(如)世界(闻)名手忙(脚)乱 操纵(自)如小巧(玲)珑(轻)快灵活左(拐)右(拐) 四、1.宽松前进 2.B 3.(1)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2)操作得得心应手,非常熟练。 4.动态行船速度快,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部编五下语文课堂实录汇总 第1课《古诗三首》 第2课《祖父的园子》 第3课《月是故乡明》 第4课《梅花魂》 第5课《草船借箭》 第6课《景阳冈》 第7课《猴王出世》 第8课《红楼春趣》 第9课《古诗三首》 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11课《军神》 第12课《清贫》 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 第14课《刷子李》 第15课《自相矛盾》 第16课《田忌赛马》 第17课《跳水》 ▍资料来源:网络 ▍综合整理和编辑:新时代备课大师 版权声明: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fzfs/8267.html
- 上一篇文章: 有声绘本故事DoesaKang
- 下一篇文章: 过年这样做,太伤孩子自尊,看看你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