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松滋人,

有个词是随着故乡的口音深深烙印在心底里的。

那就是——

过早,即松滋方言中吃早饭的意思。

印象里,只有年节等重要日子,才会用“过”字来形容。

而吃早餐这种日常行为被冠以“过”字,可见松滋人对它有几多重视。

想知道松滋人早上一般都是怎么互相交流的吗?

“宝,不睡哒,搞哒起来过早克!”

↑在松滋有一种过早,叫“奶奶喊你起床过早”。

“喂!老/小x啊,起咧闷早啊?过早没得?”

↑这是邻居每天早晨碰面时说的第一句话。

你看,“过早”于松滋人,就是一天的开始。

你要是在路上随便抓个松滋本地人,问他:

松滋过早的七伙子(食物)都有松果(什么)?

我估计他会吓得转头就跑。

——别误会,本质上我们松滋人待客是非常讲礼性的。

逃跑的原因主要是松滋的早点实在太多了。不仅讲不完,而且百分百会把自己讲得也馋起来。

回温的天道因为跟别个聊个过早,把自己搞得胖几斤?

那简直是无妄之灾。

但是,你这话放到机械厂巷子边头克问,绝对会有刷拉(爽利)的松滋人懒得跟你废话。直接把你拉起,克巷子里指给你看。

机械厂巷子简历

现名林园路的这条街,就是机械厂巷子。

南起乐乡大道,北至飞利浦路,这条巷子见证了松滋城区历年来的诸多改变;亚细亚步行街、文化商业街的兴建,赋予了它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它一步步发展到如今极具人气的模样。

巷子里有许多历史痕迹很重的房屋,譬如离巷口不远的一个老小区。

路过的伯伯见我们挎着相机在巷口打量,口气略带遗憾地把楼房指给我们看:“这里就要拆掉了。”

亚细亚步行街的后门挤满了赶早来卖菜的小摊小贩。

在城管还没上班的当口,人来人往煞是热闹。

中午才营业的小餐馆,早上已经有帮厨的伯伯阿姨们在择菜了。

这些菜也许就是从旁边的“小菜市场”上买的吧?

舌尖上的机械厂巷子

早晨的机械厂巷子,是香气扑鼻的。

站在巷口深吸一口气,再没食欲的人也会感到饥饿。

空气里飘来的味道,得叫个在这条街上住着的老人儿细细分辨,才能晓得是牛肉饼、馄饨、锅贴、牛肉汤粉、甜粥、油香彼此纠缠在一起后,散发出的勾人心魂的味道。

走进这条巷子,我立刻开始后悔搬家到城北。

01过早菜单滑动查看美味家常面门店

家常面

#老味面馆#

家常面,松滋过早扛把子。重油,蒜香很浓,好心的老板常往熟客的碗里摞上一小撮肉沫做浇头。

家常面的面条是黄澄澄的、口感硬实的圆头碱面,是松滋所有早餐中用得最多的一种面。曾经在外地读书工作几年,去面馆吃素面总会嘱咐老板“用热干面的面!”……

每当这个时候总是免不了和同学同事或是在心里抱怨几句:“哎,还是屋里的家常面好吃。”

特别是这家开在北山超市后头的刘姐老味面馆,碱面嚼劲足,汤味鲜美。一小勺醋浇在碗里,再挑起一筷子送进嘴里,感觉味蕾都被这美好的清晨唤醒。

02过早菜单滑动查看馄饨饺子下锅前后

王姐包面

#水饺馄饨#

记得还在上高中时,这家包面馆子是一个卖香妃卷的小摊子。如今香妃卷摊子不见踪影,早晨在这里营业的成了一位敦实善良的阿姨。见我拍照,她还停下来让我细看包面没煮熟时的样子。

包面、水饺、切面、米粉,简简单单四样白色面食和丰富的开胃小菜,拢住了寻香前来的食客们的胃。

03过早菜单滑动查看美味津市米粉=聋子粉面#津市米粉#

松滋,这个地处湖北西南区域的小城,大约是和湖南离得太近的缘故,多多少少沾了些火辣辣的气息。湖南津市米粉在松滋也十分常见,例如位于机械厂巷子的这家聋子粉面馆就已经开了多年。

他们家的粉面继承了来自湘地的火辣,又融合了松滋人所喜爱的家常口味,一碗粉端上来,香气扑鼻,馋得人只想拈起筷子吹吹就吃。一口下去,米粉在口中软糯地打了个转,滑向喉中,只留下咸、香、辣几味,在嘴里继续互相碰撞,留下令人无法拒绝的鲜美。

04过早菜单滑动查看油炸家族成员油炸家族#太多了!#

给松滋人过早遇到过的倒霉事做个排名统计,如果早餐摔地上是top1的话,那么top2一定是晚起吃不到油香!

如同牛奶面包之于欧美人,热干面之于武汉人,油香就是松滋人过早的灵魂伴侣。一口油香下去,再来上一口汤,其快感绝不逊色于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油炸家族扛把子当然不止油香,还有油条、糍粑、欢喜坨等。当它们齐聚在“天天见白米粥”边这家油炸摊子上时,我的嘴不争气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05过早菜单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fzfs/9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