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贺琦第二次见到洛绒。

男孩似乎长高了不少,她不禁感叹:“都到和我肩膀一样的高度了。”

除此之外,好像与上一次见面别无不同。男孩仍然是那一身深棕色的皮肤,两颊带着高原上特有的红晕,拿着手机兴奋地给贺琦分享网络上最新的潮流歌曲。

他笑起来眼角上扬,露出一口皓齿,有点像理塘老乡“丁真”。“在这里,遍地都是和丁真一样俊朗的少年。”贺琦笑道。

▲理塘站学校校园

在洛绒的引领下,贺琦再次走入理塘县村戈乡小学。蓝色的大操场、绿色的篮球框、橙红的教学楼……这里丰富的色彩和现代化设施仍然令她记忆深刻,“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学条件比我预想中好很多。”

但她此次回访所想了解的并不只是这些。

1

刷牙的孩子

在贺琦的印象里,洛绒是一个不爱刷牙的孩子。

他曾就读的村戈乡小学是一所集中寄宿制学校,大多数日子,学生们的学习、生活,都在小小一方天地里。在如此的教育环境下,老师需要兼顾孩子的学习成长和生活起居。

升入初中后,洛绒的学校离家更远,“既教又养”的教师职能更加突出。

虽然学校制定了严格的生活制度,老师也为学生们倾注了许多心血,但集中寄宿的制度便客观导致了老师们难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qxhj/1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