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招打蛇七寸,绝了香港ldquo黄
文 蒋校长 非知名军网铁血网创始人,五道口男子技校辍学,军品材料砖家;微胖界军宅戴表,懒癌强迫症晚期;女军迷之友(自认),战忽局临时工。 自从香港《国安法》施行后,香港的局势已经有了较大好转。虽然仍有个别乱港分子被抓了放、放了抓,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但局势稳定后,就要考虑香港的民生和发展的问题了。 毕竟民生不稳,香港底层人民幸福感获得感降低,也容易被乱港分子所煽动和裹挟。 而影响香港底层人民生活的根本,就是香港的住房问题。 年10月1日上午,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骆惠宁走进香港劏房区,慰问香港市民。 什么是劏房? 劏,粤语方言字,意思是“剖开”,劏房即把一间本身就不是很大的住宅分隔成两个或以上的小单位,类似我们的“隔断间”,用来出租或出售。 就这样像鸽子笼一样的隔断间,每月租金却丧心病狂要左右人民币,抢钱也不过如此。 骆惠宁在租住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徐天民家,难过地表示:看到你家的居住环境,心里很不好受。 ▲香港劏房 而就在去年,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解决住房问题,香港不能再等了。 但是解决香港住房问题,谈何容易。 01 香港住房问题的核心症结,在于土地。 提起香港,人们都会想到一个词:弹丸之地。 香港拥有平方公里土地,万人口,是全世界房价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城市。 ▲香港居民楼层层叠叠,如同抽象艺术画 和内地比起来,香港的土地面积的确不大,似乎香港住房问题的核心,在于土地不足。 但事实是如此吗?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新加坡。 新加坡拥有平方公里土地,万人口,论人口密度可比香港要大多了吧? 但新加坡人的住房却比香港好太多,有钱可以自购住宅自不必说,没钱购房也可以住进政府提供的“组屋”里,这部分人占到了新加坡居民的85%。 ▲新加坡组屋 为什么新加坡住房问题解决的比香港好? 很简单,新加坡土地在政府手里。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开始着手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通过购买,新加坡政府拥有全国80%的土地,然后拿来规划公园、商场、住宅楼等。 新加坡是一个国家,而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对英国人来说,我就是到香港捞钱的,香港人是死是活关我啥事?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港英政府根本没考虑未来香港人怎么住,只是将土地用于建设港口、机场、商场等等。 建住房?往后排吧! 到了80年代,英国眼看香港就要交还给中国,就悄悄在《中英联合声明》中埋下来一个雷: 《中英联合声明》有个附件三,其中的第四款为:从《中英联合声明》生效之日起至年6月30日止,根据本附件第三款所批出的新的土地,每年限于50公顷。 本来中方同意这一条,是怕英国在撤离香港前在香港城市建设方面乱动手脚,把土地卖掉卷款跑路,但英国恰恰利用这一点,制造了香港住房用地的紧张。 50公顷土地是多少呢?0.5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每年能用于建房的土地,只有0.5平方公里。 这显然是不够的。 我们经过了年初口罩疯涨的人都知道,当一项资源紧缺时,价格一定会上涨。 于是,有些有眼光的投机者,就盯上了这些土地。 年过后不久,一位香港作家写了一本书《地产霸权》,书中揭秘了香港的“六大家族”囤积香港土地的内幕。 这六大家族一方面通过竞拍拿下这50公顷土地,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取得50公顷之外的廉价土地。 比如,低价大量收购当年政府发展新市镇时给予原有土地所有者的“换地权益书”,或者在与政府商议厘定补地价的过程中刻意压价。 此外,财力雄厚的地产商还可以向农民大举收购土地,或收购拥有大量土地储备的巴士、煤气、电力等行业公司,或以“更改土地用途”的黑箱作业方式廉价得地。 就这样,香港很多土地慢慢就到了“六大家族”手中。 拿到的土地,自然要收益最大化。 香港房地产商的玩法是: 一方面,拿出少部分盖楼,严格的限制每年新房的开发数量,利用房源紧张的心理推高房价,然后把已购房的群体绑架成为利益共同体,让港人陷入了不重视踏实致富、只盼望炒楼暴富的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大多数土地,屯着。不费一点功夫坐等土地升值。 有人要问了,那不是还有很多房地产商没有控制的土地呢?拿来盖房如何? 谈何容易。 其他土地,大多数是未开发的林地、绿化地和农地等等。 如果拿来建房,自然会对房地产商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所以房地产商背地里鼓动所谓中产阶级支持环保、本土原生态等等所谓的各种环保措施。 这些既得利益阶层的目的就是:宁可让穷人住鸽子笼,也不允许开发我家附近的绿地!影响我的居住环境! 这时候,房地产商和已经有房的购房者,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一起拉着房价向珠穆朗玛峰奔去。 至于穷人怎么住?那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他们只考虑植物、动物活的好不好,不考虑穷人活得好不好。 于是就造成了两个奇葩的现象: 1.香港富豪住豪宅,豪到香港的别墅在世界上的排得上号,舒适程度更是甩北京的四合院几条街。 2.香港有大片公共绿地,但这部分绿地因为环保人士的抗议和立法会的立法保护,根本无法开发。 ▲香港还有大片绿地未开发 就这样,香港空着局大面积的土地,香港人却只能住鸽子笼。 根据《人民日报》的数据,香港土地开发率只有23%,其中住宅用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6.8%。 香港多万的人就住在这么小的地方,能不挤吗? 02 住不起房子的香港人,是什么样? 香港曾有部叫《有楼万事足》的真人秀节目,把香港人的真实生活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这群香港人,从成年就开始有一个难以奢望的梦想:有一个自己的房子。 片中,一个40岁的贸易公司老板,规定自己每天的生活开销不超过50港币(一碗加肉汤粉的钱)。 50港币能不能维持生存? 这位老板说:自己不吃,房子也要先吃。 他不敢娱乐,不敢谈恋爱,不敢坐公交,甚至在4G手机时代,还在用一台古董2G手机。 一个32岁的市场经理,白天在写字楼上班,晚上还要去花店兼职,每天要搬搬10公斤重的花篮,得了肌肉萎缩。 为了尽早买上自己的房子,竭尽所能地节衣缩食,一天只吃两顿饭,连头发都是自己剪。 一个23岁女白领,变成了啃老族,吃爸妈的,用爸妈的,连上下班的交通卡八达通都是爸妈给付。 上面这三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终于买到了20平方米的蜗居。 而绝大多数人,只能去租劏房,甚至集装箱货柜,但就这样的居住环境,租金都要-港币,一下雨,蛇虫鼠蚁就跑出来了。 以上,就是部分香港年轻人的生存现状。 在内地,很多年轻人承受不了大城市的压力,还可以“逃离北上广”。 毕竟,小城市挣得少,消费相对低,生活压力也小。 可是,香港年轻人能逃到哪里去? 逃来逃去,也逃不开香港。 于是,一年又一年,积累的怨气和对特区政府的失望,变成了一座火山。 香港年轻人“上流、上位、上楼”通通无望,稍微一煽风点火,就“上街”了。 但房地产商自然是不愿意当靶子的,于是,他们通过控制的媒体告诉香港人,这都是内地造成的! 虽然这种说法毫无逻辑,但对于急于找发泄出口的年轻人来说,直接就被洗脑了。 于是,不管出现什么事情,不管什么人煽风,都是一点就着,无限上纲上线埋怨港府和中央政府,一而再再而三。 在他们看来,反正再怎么闹,也不会比现在更坏了,说不定监狱里的居住面积,比劏房还大些呢。 03 面对这种困境,香港特区政府看到了吗? 看到了,也做过尝试。 然而,都不成功。 有报纸道出了一切的真相: 香港房地产商通过房地产绑架本地中产阶级,又以庞大的经济势力绑架了政治。特区政府“摆不平”大房地产商和有房阶级的“利益共同体”,因此房屋问题无法解决。 ▲香港人死了都没地方埋,只能把骨灰撒路边 年7月1日,时任特首董建华先生在当天发表了第一份施政报告,宣布供地面积从每年50公顷提高到每年一两百公顷,私人楼宇(商品房)和公营住宅(公租房)齐头并进,每年供应8万套住宅,10年内全港70%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 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实施,香港的住房情况可能成为另一个新加坡。 ▲香港公屋申请要排十年的队 但是,这个方案等于在从房地产商身上割肉,他们自然不干。 于是,趁着金融危机的机会,操纵房价大跌,那些买过房子的中产阶级,看到房产价格大幅下跌,受不了自己资产缩水,开始指责董建华是“杀富济贫”,几十万人中产上街大游行反对。 那些因董建华新政受益的香港人呢? 对不起,在香港大房地产商控制下的媒体上,穷人没有发声的地方。 最后,董建华任期未完就辞职了。 从那以后,香港再也没人提每年新建8.5万套房子了,赶董建华下台的香港中产阶级,继续开开心心做房奴。 梁振英执政时期,也将解决市民住房问题当作首要任务,甚至提出了公屋免租等十一项经济民生项目,然后在提请立法会审议时,被反对派反对,政改方案被否决。 林郑月娥执政后,可能觉得指望房地产商拿出土地不现实,征用绿地困难又太大,于是提出填海造岛的“明日大屿”计划,计划在香港大屿山填海1公顷兴建人工岛,可提供多达26万个住宅单位,其中70%为公营房屋,不仅可缓解房屋短缺问题,同时也能减轻新界西北的交通负荷。 ▲明日大屿计划 为了宣传这个计划,香港明星刘德华拍摄了一段公益广告。 在这条广告中,刘德华是这样说的: “香港曾经走的很快,但近年外面世界也都越走越快,当全世界都向前走的时候,我们香港又在做什么? 如果香港能出现一大片全新的土地,我们就会有更多的空间,就能改善基层市民的生活,更多的年轻人找到就业的机会,我们见过一个朝气蓬勃的香港,我们见过一个停滞不前的香港,你想下一代,见到一个什么样的香港?” ▲刘德华旁白的公益广告 计划很美好,然而不出意外又遭到反对。 反对派以“倒钱落海”、“挖空储备”、“一铺清袋”等群起抹黑,声称会为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云云。 除此之外,公民党早前鼓动香港老妇人控告港珠澳大桥环境影响评估造假,致大桥延期2年,造价增加65亿元。 此后,“环保”就成为反对派阻碍建设的“万能钥匙”,“明日大屿”计划也不例外。 反对派卫星组织“守护大屿联盟”声称,交椅洲一带水域拥有“极具生态价值”的完整珊瑚区,是部分海豚的常用栖息地,填海会影响生态。 海豚那么可爱,你们怎么能为了人类的一己之私,填掉海豚的家园,来给人类盖房子呢?! 看看,这借口多么伟大,多么博爱。 而黄之锋创立的“香港众志”还发布了一段“玩泥沙”短片。 以类似黏土的物料模拟海砂地基及“人工岛”,再以热开水模拟温度越来越高的海水,不断灌在玻璃箱内,以营造“人工岛”被“淹没”的效果。 意思无非是人工岛根基不稳,在上面建房容易倒塌。 总之,这些反对派坚持一个观点:谁要是多建房子打压房价,谁就是和香港人民过不去! 就连刘德华,也被激进分子群起围攻。 一个香港市民江先生对此痛斥: “政府征地兴建公屋一直以来遭遇各方阻拦,政府发展农地被认为是输送利益,发展郊野公园又会被指破坏环境,发展新界会漠视丁权,填海造地被开发商各种环保借口抵制,平日天天抱怨楼价贵,没土地。 每次只要一有新的土地开发计划,第一就是反对,反对,反对。试问反对者,到底如何才能既不花钱,又变出大量适合开发的土地呢?” 有这样的土地吗? 香港没有,内地有! 04 年,香港全国人大代表郑耀棠提议: 中央可参照澳门的“横琴模式”,由内地在香港邻近地区拨地予香港建立新社区,以应对香港土地及住房长期不足的问题,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 这个消息,由立场倾向内地的《大公报》发布。 这则消息的核心就是:中央可能会拨块地,给香港人修房子! 这其实不是郑耀棠第一次的提议了。 早在年9月,郑耀棠就表示: 香港回归21年来,地价腾贵,土地储备大都纳入私人地产商囊中,基层住房缺口愈来愈巨大,现在轮候公屋人数已逾27万人,超出公屋申请门坎又买不起私楼的港人更数以十万计,而基层困居劏房怨气累积,随时有些导火线就会形成燎原大火,威胁社会稳定。 果然,一年后,香港爆发了“反修例”风波。 经过这一风波,彻底解决香港问题,已经成了全国上下的共识。 为了收拢香港人心,内地拨地,香港出钱,有望一举解决困扰香港数十年的住房难题。 而拨地的首选,就是桂山岛。 桂山岛位于珠海水域,面积10平方公里。距离大屿山以南约3海里,估计约30分钟至45分钟高速船程,即可到达香港中环及尖沙咀核心商业区。 若以桂山岛作为填海工程基础,估计可为香港在5年内增加约2,公顷土地供应,供50万人居住。 这一下子可不得了了,直击香港住房问题的核心,也是对香港房地产利益集团的一次“降维打击”。 ▲图片来自观察者网 房地产商说征地困难,好,内地给你地,不论是拍卖也好,特区政府低价拿地也好,都将粉碎香港房地产商囤地不建的企图。 房地产商说不能破坏香港绿地,好,内地给你地,香港绿地还是绿地,捂一万年也只是绿地。 房地产商说填海破坏海洋生态,好,内地给你个岛,既能解决建房用地,又不破坏海洋生态。 ——你还能找出什么理由来反对? 就算反对派提出治安、法律等问题,也可参考现有的澳门的“横琴模式”来解决。 所谓“横琴模式”,即中央政府授权澳门特区,澳门可以租用珠海横琴口岸的部份土地或建筑直至年,在规定的期限内,澳门对有关区域拥有管辖权。 ▲横琴新区概念图 这样一来,内地拨地解决香港民生,谁反对,就是站在了香港人民的对立面! 而如果香港拿地了,就把话语权集中在了香港特区政府手上。 简单来说,谁能在桂山岛公屋建设中受益,要看你在年的表现了。 在便宜公屋的吸引下,必定有大批香港平民告别劏房,奔向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千呎豪宅”。 给香港平民实惠,是重新拾香港民心的第一步,把香港人与内地通过土地、房子联系在一起,形成利益的相互关联,内地好香港才好,缓解陆港矛盾。 然后通过倾向性选择开发商,可以打破香港房地产商利益链,出现新的利益共合体。 而已购房的中产阶级,也可以采取政府低价赎买、延长还贷期限等方式,妥善解决房贷等问题,尽量让其不破产,但也别指望靠囤房暴富。 至于那些囤地吸血的房地产商,就交给历史洪流吧。 如果足够聪明选择合作,还可以有一线生机,如果顽抗到底,那就等着自己囤的地变成白菜吧。 就算此事涉及面太广、需要从长计议,也能成为中央握在手中、悬在香港房地产商头顶的一把达摩克里斯利剑。 就像澳交所一样,“桂山岛”将成为特区政府和香港房地产集团博弈的筹码,逼其选择合作的一条路。 总之,这波操作稳赚不赔,简直。 当然,香港的房地产利益集团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在内地炒作“内地割让土地给香港”的舆论,激起民意反感,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图片来自观察者网 不过这些小手段在历史大势面前,终究是无用的。 从《国安法》就能看出,中央政府有足够的魄力,来解决香港问题。 05 如果说国安法是大棒,那住房就是一颗甜枣。 把桂山岛划给香港建公租房,一举把主动权握在了手中。 到时候,让谁开发不让谁开发,让谁住不让谁住,香港的反对派都无法阻挠,从而扶持出一批利益和内地捆绑的群体,从而大大加强中央政府对香港社会的掌控力。 中央蛇打七寸,一招妙手挣回了香港的民心,这可是一招阳谋。 反对派就算看出问题,也对抗不了。 也许,香港和内地深度融合,可能不必等“50年不变”结束,可能,就将从桂山岛开始。 蒋经国在任期间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并放开了台湾民众到大陆探亲的限制,但在晚年舍弃了蒋家人,而选择了臭名昭著的台毒李登辉做接班人,这是为什么呢?蒋经国逝世之前曾经对身边人说“他看错了人”是否确有其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wxtz/8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苹果明年或推出4款5GiPhon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