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学院家庭教育5大课程
第1课成为合格上岗的父母 优秀卓越的父母都善于学习 第2课孩子成长的心理养育 孩子各年龄段必须满足的心理需求 第3课我们真的懂孩子吗? 怎样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第4课懂得情绪懂得爱 唤醒情绪能量,与情绪和谐相处 第5课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 挖掘孩子潜能,高效提升成绩 扫码进群吧 第1课成为合格上岗的父母 各位家长们久等了,中国家长是全天下最辛苦的群体,特别是宝妈们。每天接送孩子要搞吃搞卫生,洗衣服洗袜子还要处理婆媳关系。甚至有些宝妈还要上班,做微商,每天忙得一塌糊涂,边冲凉的时间都没有。然后都这样了,孩子还不听话,要他吃饭不吃,要他收拾玩具不收。叫他去写作业,从中午十二点到晚上十二点都写不完,老天爷,你告诉我怎么办。所以首先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学习,这是对孩子的真爱。同时还有宝宝们来参加学习,这也是爱孩子的体现,更值得赞赏。因此我代表海豚学院欢迎爱学生的家长们你们太智慧了,我代表你的孩子,谢谢你。欢迎你的到来。 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五天的家庭教育爱心之旅,刚刚主持人有讲到我们整个学习传承要做笔记,要写作业,我们海豚学院和其他的群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非常严格的要求群里的家长一定要全新心投入去做笔记个写作业。每一个认真做笔记写作业的家长。听完整个5个课程之后收获都非常大都是,怀着感恩的心,在这里毕业的。我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就像黄埔军校一样这张图片都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课程笔记。 我们经常要求孩子要认真做笔记,写作业,但是我们自己从学校毕业之后就在也没有跟孩子一样去写作业了,那么从今天晚上开始我们全程模拟在校园里的学术氛围,感受久违的校园生活,体验一下被要求做笔记写作业的心理状态。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跟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可以很骄傲自豪地告诉孩子,宝贝,妈妈为了你的成长也一样,在努力学习,这是我的笔记。我们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做,孩子是从我们的身体力行当中去感受和学习的。学习的规则是什么呢,就是两次没有把笔记和作业发出来的。就会失去继续学习的机会,一切的要求,为了大家受益,谢谢大家的配合。 那么开课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字,请自下来,第一个字付付出的付。我们愿意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如果家长只是抱着试听一下的态度,反正是免费的效果上肯定大打折扣,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决定我们的学习效果。很多家长说的最多的口头禅就是我也想学呀,就是没时间。一个人一辈子两万五千天。如果我们连五个小时都抽不出来,还说爱孩子,那只能呵呵了,美国的前总统奥巴马还亲自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现任总统特朗普宣誓就职的时候还带着孩子呢,法国的总理还亲自送孩子上学了,我们再忙,我没有总统和总理这么忙吗,只能说有些家长对孩子还真的不上心,要么就是时间管理有很大的问题,大家请记住一句话。我们的时间花在哪里,我们的爱就在哪里。 第二个字信,相信。虽然现在我们的孩子有很多问题,打人,骂人,不懂礼貌这么难教我们这么辛辛苦苦为了他,他还是不听话。甚至有些家长有饭吃孩子的想法,但是。哪怕他现在天天打游戏上网,真正在班级里面排在倒数第几名。这次上学都不愿意去,我们依然要坚信。孩子是可以改变的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每个孩子都可以转化为好孩子,我们坚信不疑,因为我们还得学院有太多转化成功的案例。 第三个字,就是放放下的,放。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各种各样的信念系统。比如说,有些人认为睡觉之前一定要刷牙,而有些人认为吃饭之前一定要刷牙。有些人晚上睡觉一定要穿着袜子睡有这样的人吗,真的有。所以对于教育上的观念也不例外,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打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千万不能打吗,骂可以的。还有些家长认为呢,我们要跟孩子讲道理,等等等等。很多家长觉得家里的另一半教育方式有问题。有些认为儿子就应该听老子的。父亲在孩子的面前就要树立绝对的权威,还有些人事业很成功,把管理员工那一套用来管理孩子。 希望大家都先暂时放下过往,对家庭教育的一些信念和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不合时代的观念,老师的观念先听着有机会去尝试有用就继续使用没有用,就放下。老师全部倡导家长们全盘接受某个观念老是不开明的思想。我们相信只要你愿意学习每一位家长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接下来我为大家讲解教育的四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每一位家长心中都有一个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还美那么优秀,而我们家的孩子怎么就是那么差,那么笨,那么不省心呢,有些孩子学着学着就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于是来总是拖拖拉拉,不想去。父母呢,他都很坚决不行,你必须得去。逼着孩子去唠叨半天。说了一大堆道理你不去也得去。老子花了这么多钱,你说不去就不去啊,我曾经看到一位家长在教画画的培训室里面。对他的孩子破口大骂。你当初说过的要好好学的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吗,不能半途而废吗,你到底学不学老娘花了这么多钱,你说不学就不学啊,再这样我就打人啊。 第一个误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够出事了吧,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从农村到城市这句话处处可见。别人家的孩子是五岁就会读流利的英语,觉得好羡慕。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会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来我们家的孩子都六七岁了二十六个字母,都说不全。着急啊,赶紧带着孩子参加各种英语培训班,请家教买各种辅导书。别人九岁的孩子,多才多艺,这个舞跳的真好,这个画也画的不错,孩子又自信又会演讲在班里当班干部,为什么我的孩子都十二岁了,一点特长都没有呢,于是帮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周末的时候。家长带孩子忙于穿梭于各种培训班,辅导班,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今天奥数明天画画,后天英语。好像不学就一定输在起跑线上。 小孩含着眼泪一万个心不甘情不愿,硬着头皮摸着阳光打发时间,把孩子仅有的一点点天赋全磨灭掉了。我们曾经去少年宫的培训机构观察过那些被迫去学习各种特长的孩子。那眼神里面流露出来的无奈委屈。讨父母欢心的眼神,让人看过之后身体一阵阵悲凉,终身难忘,我们的家长终于成功的把一个天才培养成白痴,逼着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以断言这样的孩子在这样的家长逼迫之下,只能成为一个机械人,绝对成不了艺术家。 今天一老师在这里含着热泪跟大家揭开这个真相。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吃遍了一个时代的教育谎言。是商家为了利益点何在,一起挖的巨坑。又走无数不知所措的父母和可怜的孩子往里面跳。他背后的逻辑是你生下来就要奔跑,你不去做这些事情你不去消费,你就会输。你不去给孩子买这个产品吃它就长不高,你不去给孩子包特产,你就对不起你的孩子。他认为的带来一个担忧,攀比,恐惧盲从的环境。别人家的孩子是这样,我的孩子也得这样。在这种关键的笼罩之下,我们的父母和孩子都很恐慌,别人的孩子都会怎么救我的孩子不会呢,总觉得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人。 于是家长这种忧虑到恐慌,再到疯狂,我们曾经有个女性学员家里了解优越,为了让八岁的孩子坚持去学弹钢琴,等孩子稍微有点倦怠句皮鞭抽上去。有一年冬天孩子不愿意继续弹钢琴,这位家长一上去就是一顿暴打,然后呢,把孩子硬推在门外去。外面下的很大的雪。不管孩子在外面怎样哭天抢地,家长就是不开门。知道他的女儿声音都哭哑了,又是求饶又是认错,才把门打开,各位家长。你知道最后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吗,在妈妈的逼迫之下。孩子在弹钢琴方面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拿到了各种大奖孩子的妈妈一时之间风光浮现。 但是这个女孩十六岁被父母送到国外去留学。这个女孩一上飞机到了国外就把手机和所有的联系方式全部断掉了,从此没有了任何消息,这一晃就是整整八年。他的母亲整天以泪洗面,就这么一个独生女啊,凭空消失了,其实啊,很多家长对孩子上兴趣培训班的态度真的是又可恨又可笑。据我们海豚学院独家分析,总逼着孩子上各种培训班的家长。都是因为自己本身很想发展出某个特长儿有没能够实现。所以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自己喜欢唱歌就逼孩子唱歌,自己喜欢画画就逼孩子画画,说到底。每个逼孩子学特长培训的背后都有一个自卑的家长。 就像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署假的时候经常去桂林的舅舅家里我有两个表妹和我差不多大。他们那个时候就参加画画书法舞蹈培训,两个人画画画的特别漂亮,很多亲戚都夸他们是未来的艺术家。我看到他们的书法和画就充满了自卑感,怎么画得这么漂亮呢,我们农村哪里有什么培训班呢,根本就没有那个条件只能是每年去一次。去一次就被他们炫耀一次,我又嫉妒一次。就这么一个过程当中,激发了我对艺术的强烈的兴趣。后来我到一个小镇,读初中开始有条件买纸买水彩笔,然后慢慢的画呀画。兴趣越来越大,一直断断续续的坚持。最后到了大学的时候突然冒出来了,画画摄影都拿到不少的大奖,一直到现在。画画和摄影都是我个人的兴趣爱好。 反观我两个表妹一个当家庭主妇,一个在药店当护士。与当时我舅妈对他们的定位艺术家的职业相差十万八千里,相反的,我现在看起来更像个艺术家。而且由于我舅妈对于这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使用了强烈的控制。什么都必须听父母的安排,让你学习,你就要学习要你结婚,你就要结婚。要离婚,你就得离婚,否则。你就不要认我这个妈。导致我两个表妹到现在都离婚了个人的生活很不幸福,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们不但没有培养出特产,而且还培养出特短,性格上都非常的孤僻古怪。 通过这个真实的事情,我们发现了什么呢,孩子们从小学习兴趣班培训班与他们成年之后的事业成功幸福咯了有关系吗,毛关系都没有,反而会把他的天赋兴趣磨灭掉了。如果他自己对某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本就不用你去引导他会自动自发的去学习。会想一切办法创造条件去实现。你只需要陪伴。和提供一些基础的保障就足够了,请记住,凡是需要你强迫的都不是孩子想要的。 正念:人生既不是短跑,也不是马拉松,不是任何竞技体育项目,各有各的精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zqxz/9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全省第一海豚学院李圣杰同学摘得苏州大学
- 下一篇文章: 大连首例ldquo海豚宝宝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