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中华白海豚还在
港珠澳大桥的主体桥梁工程已经全线贯通,岛隧工程亦进入「收官战」阶段。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表示,中华白海豚种群未因工程而离开,大桥实现了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大桥建设6年多来,累计识别在珠江口水域栖息的中华白海豚达2,只。大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回应说,大桥建设在环保护豚预算投入近40亿元人民币(逾46亿元港币),施工过程中落实的各项环保措施亦屡开内地交通基建领域的先河。为保护中华白海豚,大桥工程在桥梁、隧道、人工岛、施工方法等多方面均有诸多调整,包括在大桥施工方案论证报告评审阶段,大桥建设已通过增加造价、延长工期等来表明对保护白海豚的重视;在人工岛、隧道的设计方案、施工工艺等方面,亦透过减少桥墩、由海上作业变为陆地工厂化作业等,以尽量减少对环境影响。不过,相应增加工程造价就逾36.7亿元。(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古锡纯)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古锡纯表示,该局在大桥动工以来,已连续6年多开展中华白海豚资源监测工作,累计识别在珠江口水域栖息的中华白海豚2,只,并全部录入海豚资源数据库。大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回应说,目前在建的大桥岛隧工程的环保管理理念与工作走在内地交通基建领域的前列,如在人工岛成岛、基槽开挖等施工工艺上的优化、新型环保材料上的选择、防止污染的制度和管理办法,以及在施工过程开展的各项试验研究,均力求做好海洋生态环境和白海豚的保护。(一只中华白海豚在港珠澳大桥工程附近出现)同时,所有参与建造大桥的施工人员均要参加中华白海豚保护知识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大桥工程建设还对桥位附近的海洋及陆域生态环境等产生影响,采取有效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因此大桥造价费用专设1.5亿元的「环境保护费」,力求将环境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话你知中华白海豚的生活习性中华白海豚在珠江口水域群体组成比较完整,拥有婴年期、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全部6个世代,具有一定的繁殖规模。它们的寿命一般为30-40年,3-5岁达到性成熟,常年都可交配,动情期多集中在4-9月,怀孕期10-11个月,哺乳期8-20个月,每胎产一仔,刚出生的幼豚体长近1米,人们在秋季经常可见一些刚出生的幼小海豚在海面上活动。中华白海豚的食物以鱼类为主,主要捕食梅童鱼、凤鲚、银鲳、乌鲳、白姑鱼、龙头鱼、大黄鱼等河口常见鱼类。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高智商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捕食是靠独特的回声定位系统、迅速的流动和群体合作完成的。影响中华白海豚生长的危险因素1.填海与围垦2.爆破3.挖沙4.渔业过度捕捞5.船只来往频密6.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7.农药污染8.油污染9.废弃物倾倒区10.自身弱点拯救和保护1.航线调整;2.派出专船在自然保护区边界和水域巡逻,阻止船只进入保护区范围,不准渔船和挖沙船在保护区周围作业;3.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合适水域投放人工鱼礁,吸引各种鱼类生物聚集,修复被破坏的河口生态环境、恢复和增殖渔业资源,为中华白海豚的生存提供充足的食料;4.建立中华白海豚救护中心,随时营救搁浅和受伤的海豚。 责编:罗武 素材:部分图文源于网络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bhjb/1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130年前的老照片里有只龟,130年后回
- 下一篇文章: 南极冰泳,也没你们想象的辣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