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不可挡的青春丨青春向阳而生温暖疫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3160.html 疫情放慢了校园的节奏,改变了生活的色彩,但总有一些令人难忘的瞬间,在时光幕布之上标记下闪亮的青春坐标。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疫情袭来,青春不曾褪色;方寸之间,浓浓温情涌动。抗疫进行时,江苏高校青年同气连枝、守望相助,疫情下流动的暖意和力量,格外令人动容。 在志愿服务中收获爱与暖 “因去年11月捐献造血干细胞,但是目前患者病情恶化需要我二次捐献淋巴细胞,故请假去成都进行捐献,望批准。”3月23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王祥磊老师在处理当天研究生离校申请时,发现一张特殊的请假条,落款为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级硕士研究生余同学。 校红十字会第一时间与余同学取得联系。原来,余同学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一名志愿者。去年8月,她与一名4岁的小患者配型成功,随后于11月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时隔半年,正在学校实验室里做实验的余同学收到一条来自四川省红十字会的消息:“余同学你好,之前救助的患者目前恢复得不是太好,可能需要再采集一次淋巴细胞……你考虑一下要不要再救她一次?” 收到消息,余同学的内心五味杂陈。“难受的是小朋友恢复得不好,但我又想,既然需再次捐献,就还有康复的希望,我希望这次一切顺利!”她立刻回复,愿意进行第二次捐献。 为了确保疫情期间学生和受捐者的健康安全,南京中医药大学红十字会与南京市红十字会、四川省红十字会积极协调,由南京市栖霞区红十字会协助余同学在南京完成体检和捐献,采集到的淋巴细胞将由医院。 4月20日,医院成功完成淋巴细胞捐献。捐献之前,她特意给这位“最亲爱的小朋友”写了一封信:“上天一定是看到你太可爱、太优秀啦,所以想给现在的你多一点磨难,让你成长得更加坚韧。希望你一定要坚持,要努力战胜病魔!我也要谢谢你,命运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因为有你,让我对未来的生活更加坚定,让我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去服务社会。遇见你,是我最幸运的事!” 志愿同行,微光成炬。疫情期间,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学生刘乐凡参加了线上心理咨询志愿服务活动,她服务的对象,是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刚开始,她有些忐忑不安,担心因为年龄差距,跟电话那头的人无话可说。随着电话越打越多,嘘寒问暖、闲谈家常,她和老人们成了“知心朋友”。 与82岁张奶奶的聊天,令刘乐凡印象深刻。“张奶奶用轻快的语调跟我打招呼,说到兴头上,她还给我唱了几首拿手金曲。”令她想不到的是,张奶奶还反过来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我抱怨疫情为我们带来的种种不便,张奶奶让我不要总去想那些错过的约定,万事要向前看,疫情总会过去的,不是吗?”这种互相安慰的“心理咨询”,也是一场爱与暖的“双向奔赴”。 在守望相助中感受别样温情 “树树槐花沁韵翔,芬芳四溢满城香。”4月中旬,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电材料器件与物理研究导学团队课题组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bhjb/11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痔疮便血了怎么处理,注意这几点,让病情恢
- 下一篇文章: 直播全城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