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介绍过《海底总动员》中把三角内裤穿到腰上的莫林小丑鱼,今天我们把目光对准《海底总动员》的另外一个主角多莉(Dory),看看它们有什么另类的生存技能和特别的爱情繁殖故事。

让我们将故事线拉回到多莉的身上。图片:《海底总动员2》

身上长有利刀一把

多莉的原型是生活在热带珊瑚礁海域的拟刺尾鲷Paracanthurushepatus,隶属于鲈形目刺尾鲷科Acanthuridae副刺尾鱼属(拟刺尾鲷属)Paracanthurus,“拟刺尾鲷”是台湾地区的叫法,大陆则称它为“黄尾副刺尾鱼”。

清洁虾抓住黄尾副刺尾鱼,正在给它清洁。图片来源见水印

当你拿起黄尾副刺尾鱼时,会触摸到到它们细小而粗糙的鳞片,感觉和剥皮鱼或者鲨鱼皮的触感很像,这是因为它们的鳞片表面有向后的小棘。看过《海底总动员》的小伙伴肯定记得多莉长大后脸上的“雀斑”。这是因为它的眼睛、嘴巴之间的鳞片不规则,明显比其他地方的鳞片大,且大小不一。随着年龄的生长,黄尾副刺尾鱼眼睛前缘的黑色条纹会慢慢褪去,被逐渐长大的鳞片挤开,就成了密密麻麻不规则的暗色斑点。

真实的照片是这样的。图片:H.Krisp/wikipedia

你肯定也对多莉蓝色的身板、黄色的尾巴和背部黑色画板状的图案印象深刻,但你可能漏了它最重要的特征——尾柄两侧各有一枚强壮的刺,这是为何它们的名字带有“刺尾”两字的原因。这个形态特征也是刺尾鲷科鱼类的名片,尾柄两侧各具有一枚或多枚棘刺,由鳞片特化而来,外形和手术刀片相似,尖的那头朝向头部,因此刺尾鲷科鱼类的英文俗名又称为surgeonfish(surgeon意为“外科医生”,拿手术刀的那种),中文则俗称刺尾鱼或者刺尾鲷。

多莉是如何构成的?图片:浪里小海豚

挤出来的“手术刀”

从上述的体色和图案特征你就能很轻易地辨别出黄尾副刺尾鱼,如果你想说出有“鱼类学味道”的分类依据,你要这么做:伸出左手,握住黄尾副刺尾鱼,使其头部朝下、腹部朝上,右手手指抓住它单侧腹鳍的鳍棘(会扎手的那根尖刺)将腹鳍展开,看看不扎手的鳍条(支撑鱼鳍的辐射状物)有几根,如果只有三根,那就是黄尾副刺尾鱼;因为刺尾鲷科其他的86种鱼,腹鳍的鳍条数都≥5条。

感谢美手展示鱼类分类装逼的“正确姿势”。图片:浪里小海豚

黄尾副刺尾鱼的尾刺埋在表皮下的部分并不和肌肉相连,而是通过一条韧带与最后两枚尾椎骨相连,这条韧带与附近的肌肉也没有任何的联系——这意味着多莉并不能通过肌肉控制尾刺的凸出和收回。不过,它可以通过控制身体的姿态将尾刺“挤”出来,尾刺会向尾柄弯曲的相反面“出鞘”。

纵带刺尾鱼Acanthuruslineatus尾刺的连接方式,拟刺尾鲷与之相似。图片:Richard/ASIH()

黄尾副刺尾鱼尾刺附近的表皮细胞还特化成毒腺,毒腺会分泌毒素,并在尾刺与别的生物体发生接触时挤压毒腺释放毒素。

带刀装死才是正确的躲避方式

有尾刺作为防御和必要时的攻击武器看似非常霸气拉风,然而事实上生性胆小的黄尾副刺尾鱼还是特别“怂”的。黄尾副刺尾鱼应付敌害最拿手的方式就是快速拍动着自己的胸鳍,躲进礁石或珊瑚枝中,快速游泳的姿态和游戏flappybird里的那只小鸟简直不能再像了。

flappybird,黄尾副刺尾鱼也是这么游泳的。图片:Ready

如果不小心遇到了捕食者而无处可躲,黄尾副刺尾鱼会直接选择放弃躲避,就地躺着一动不动地带“刀”装死,装死经常能帮助它们躲过一劫。集群生活的黄尾副刺尾鱼胆子会稍微大一点,当捕食者到来时它们会相互靠近,或者混入别的刺尾鱼小团体中;集体躲在鹿角珊瑚枝或岩石中也是常见之事。小型捕食者通常不愿意冲进一群带毒刀的鱼群中捕食,黄尾副刺尾鱼也就能以此保命。

一只躲在鹿角珊瑚中的黄尾副刺尾鱼。图片:scuba-equipment-usa.







































安徽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bhjb/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