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

早晨在公园散步,接了个电话,无意间信步走到了公园尽头的小路上,走出了公园。歪打正着地走上了一条通往附近村子的路。

穿过铁路桥的涵洞,就是一派乡村的景象。就像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一样豁然开朗。不同的是,桃花源记里面映入眼帘的是粉色的桃花,而这里却是一片碧绿。绿色的麦苗,绿色的果树,一派生机盎然。

路两侧是果园,好像是苹果和梨。路边偶尔有一些洋槐树。嫩绿色的树叶散发出新生命的活力。

仔细观察,我一阵惊喜:那一小爪一小爪的槐花骨朵已经冒了出来,正好花骨朵还是绿色,只有极个别微微的绽开了一丝白色。不是还早着呢吗?我想,那美妙诱人的洋槐花不是五月才开的吗?

蜗居在城里,季节的变化有时候就不是那么敏感了。记得那年陪母亲回老家去,母亲很高兴,她说已经好久没有回去了,顺便可以捋些洋槐花。

槐花,当地人又叫洋槐花。我喜欢槐花,那是因为那东西可以食用。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们去采槐花。农村人不说采,说捋。这个字是个动词,说得很形象。

但是,回到老家一看,槐花已经全部开过了。满树槐花都是雪花般挂满枝头,已经不能食用了。

槐花刚刚绽开花苞的时候,是最佳的采摘时机,粉白花苞在绿叶的衬托下,粉嫩欲滴。等到都变成洁白怒放的时候,就开过了,不能食用了。

为了弥补老娘的遗憾,也是我的遗憾。那年的五一假期,我开车带着老娘去了趟不远处的太平峪的山里面捋了一次洋槐花,山里面由于气温低,洋槐花开的相对能晚一些。

正在想着过往的事情,突然听见附近有嗤嗤啦啦的声音,好像有人在拽树枝折树枝。

移步前行,果然在前方左手边的一个凹进去的果园走道里,发现了一个老太太在用自制的勾子在吃力的勾洋槐树枝。她的脚下放着一个精致的竹编小圆笼,地下已经有不少她折下来的小树枝,树枝上有许多含苞待放的洋槐花。

老太太精神矍铄的老人,慈眉善目。她一只手拽着树枝,一只手捋着槐花,手脚特别麻利。一看都是经常劳着的人,我连忙走上前去给老人帮忙。

老太太说她今年已经八十五岁了,平时就闲不住,出门走走,锻炼身体。现在生活好了,总不能整天呆在家里,有时候也帮忙干干农活。家里的生活也是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她说这个果园就是她家的。我问她说槐花这么小,为啥急着捋槐花。她说,这树尽管是她家的,但是要是捋的迟了,别人就捋了。我又问为啥不看住呢?老人笑了笑说,这槐花又不是啥宝贝,农村人嘛干嘛那么生分?谁捋了就是谁的,看那干嘛?老人虽然八十五岁了,但是思维清晰,耳聪目明,手脚麻利,一看都是勤快人,心地善良的人。

老人说,把槐花用水淘净,沥干水分,拌上面粉,上锅一蒸就是美味的槐花麦饭。遭年谨的时候,那可是救命的好东西。

老人说的和我母亲说的一模一样。捋回去的槐花经过清洗,拌上干面粉,上锅蒸上几分钟,鲜美爽口的美食槐花麦饭就做成了。这个时候,母亲再拿出她提前做好的蒜醋水水(现在叫调料),或者蘸着或者淋在槐花麦饭上,那绝对一顿美餐。

槐花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把槐花洗净上锅蒸,然后再晾干就做成干槐花了。收藏起来,包装好,待到冬季或者来年开春,青菜稀缺的时候,再拿出来,用开水泡一泡,沥干水分,洒点辣椒面花椒粉,放些蒜苗葱丝,用烧热的菜籽油一泼,又成了一道地道的槐花菜了。油油的,特别香。甚至有时候过年的时候,也是餐桌上的一到菜肴。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以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但是,那洋槐花的味道却成了一道挥之不去的念想。

于是我想,暮春时节,带上亲人或者朋友,回到老家,捋上几次槐花,也不失为一趟踏春和怀旧,以此来感受生活,回味过去,体会生活的乐趣,岂不快哉乐哉?

作者简介:老敏,渭南市华州区人。其作品散见各级报刊及网络平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qxhj/11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