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的强化与弱化
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人的行为是可以塑造的,我们每天都在塑造别人的行为,同时也在被别人塑造。做父母的都致力于将自己的孩子塑造成喜欢学习,热爱读书的人,做老板的都不懈地将自己的员工塑造成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人……这些努力有的成功了,但绝大多数不太成功,甚至是失败了。如何才能成功?为什么会失败?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希望能对各位读者朋友有所帮助。 海豚跳高表演是如何“塑造”出来的?海豚表演,是很多家长和孩子喜欢看的节目。训练之后的海豚可以表演很多节目:跳高触球,顶球入筐,水中拉车,钻火圈,识谱唱歌,跳迪斯科,水中救人等等。这些节目往往看得人心潮澎湃,惊诧不已。 海豚的这些表演是如何被训练出来的?下面对海豚跳高——海豚从水中跃出,跳过拉在水面上方很高处一条白绳——的训练过程进行详细解读,其它表演节目的训练,在方法上与跳高基本一样。 驯兽师先在水面下拉上一条白色的绳子,选用白色绳子,是因为白色在水中比较显眼。训练之初,不给海豚喂食。饿着肚子的海豚在水中漫无目的地游玩,当海豚“无意”间从绳子上方游过,驯兽师就会吹响哨子,然后奖励(投喂)给它一条鱼。经过多次的“强化”,海豚就建立了条件反射,“有意”从绳子上方游过。 此后,驯兽师慢慢将绳子拉高。训练到了下一个关键节点:海豚既可以从绳子上方游过,也可以从绳子下方游过。驯兽师坚持的原则是:()海豚从绳子下方游过,没有哨声,没有奖励;(2)只要海豚从绳子上方游过,驯兽师吹响哨子,给以奖励。等海豚形成了稳定的条件反射之后,驯兽师将绳子慢慢拉高。 训练来到一个更加关键的节点:绳子上方的水深,已经不足以让海豚游过。海豚从绳子下方游过,没有哨声,没有鱼吃。一次偶然的机会,海豚翻动了一下身子,从绳子上方“跳”了过去,驯兽员的哨声响起,海豚期盼的美食从天而降。一次,两次,三次……,海豚跳跃过绳的条件反射稳定建立起来。白色的绳子再次被慢慢拉高。 一条可以表演惊艳一跳的海豚就这样被“塑造”出来了!不仅海豚的行为可以被塑造,各种动物形形色色的表演节目,都是被塑造出来的,并且塑造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 强化与弱化——行为塑造的两种基本方法 既然动物的行为是可以塑造的,我们人类的行为就更加可以塑造,因为人类“有意识”,人类会学习、会思考、会总结经验。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塑造别人的行为,同时也在被别人塑造。行为塑造的方法,概括来说,有两大类:强化、弱化。强化,就是使人的行为不断得到加强,最终形成习惯;弱化,就是使人的行为不断减弱,最终趋于消失。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BurrhusFredericSkinner)提出的强化理论(又称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修正理论),将强化方法细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将弱化方法细分为惩罚和自然消退。 驯兽师塑造海豚的跳高表演,用到的是正强化。海豚从绳子上方游过、跳过的行为是被强化的对象,鱼则是强化物。海豚每从绳子上方游过或跳过,就会得到奖励,为了得到奖励,海豚就会再次从绳子上方游过或跳过。这种行为被一次次强化,直到形成习惯。 一个父亲回到家中,发现破碎的暖瓶躺在地上,水撒了一地,只有五岁的儿子毛毛在家。父亲就严厉地问:“毛毛,暖瓶是怎么回事?”。真实的情况是毛毛不小心,把暖瓶打翻在地。但由于父亲的表情很严厉,毛毛害怕受到惩罚,就撒谎说:“爸爸,不是我干的,是咱们家的猫咪把暖瓶碰倒的。”如果爸爸相信了毛毛的说辞,毛毛的撒谎行为得逞,其撒谎行为就会得到强化。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毛毛最大的可能就是再次撒谎。多次得逞之后,毛毛撒谎的习惯也就养成了。毛毛撒谎行为的强化就是负强化。正强化,是因为行为得到了一个对行为人有利的结果,行为被强化。负强化,是因为行为让行为人避免了一次不利后果的出现,行为被强化。 如果毛毛的撒谎行为被爸爸识破,爸爸对其撒谎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那么下次他再想撒谎的时候就要思考斟酌一下了。如果毛毛第二次撒谎,又被识破,并受到了严厉的批评,那他再想撒谎就要三思了。几次下来,毛毛的撒谎行为就会被弱化,直至消失,成为一个不撒谎的孩子。这就是弱化的第一种方法:惩罚。所谓惩罚,就是当一种行为发生之后,得到了对行为人不利的结果,这种不利结果就会让其行为弱化,多次弱化之后,该行为就会趋于消失。 刚刚蹒跚学步的小孩子,跟父母在外面玩耍。因为走路不稳,会经常摔跤,摔倒之后,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哭”,有时候是嚎啕大哭。这时候如果父母将孩子抱起并加以安抚,是对孩子哭的行为的一种正强化。很多父母并不希望这样的结果,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变得坚强,希望孩子哭得行为得到弱化。采用惩罚的方法如何?对孩子哭的行为进行训斥,批评。也许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佳方法,孩子摔倒不是过错,是因为稳健行走的能力还不具备,孩子摔倒之后哭泣,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也不是过错。这时候,很多聪明的父母,采取的是“自然消退”的办法,对于孩子的哭声装作没听见,该走路走路,该聊天聊天,孩子哭了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既没有得到对自己有利的结果,也没有得到不利的结果,过一会感到没意思了,就停止哭泣,爬起来继续蹒跚而行。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多次自然消退的结果,就是孩子摔倒后哭泣的行为不断弱化,最终消失。 弱化反面不等于强化正面 了解了塑造行为的四种方法之后,我想各位读者朋友应该认同“我们每天都在塑造别人的行为,同时也在被别人塑造。”这一说法。当你夸奖家人做饭好吃的时候,你就是在塑造其做饭的行为,助力其形成喜欢做饭的习惯;当你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引来一片斥责的眼神时,你就正在接受别人的塑造……这些行为塑造和被塑造,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无效的案例也每天都在上演。在众多导致无效的原因中,有一种很值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qxhj/8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西兰使用支持AI技术的无人机来追踪濒临
- 下一篇文章: 海豚传奇四分卫马里诺盛赞小将图阿他具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