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树懒鹦鹉海豚自拍很萌这已经让无数野生动
阿莱格里亚港,一个在巴拉圭TresFronteras附近的一个阳光普照的小镇, 这个小镇上只有来户居民,但每年都会接待不计其数的全球游客, 因为这里靠近亚马逊,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和旅游资源。 虽然亚马逊的旅游业还不完善,但是随着整个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再加上前往雨林附近机场国际航班的增加, 很多专家预测亚马逊的旅游业在未来几年会爆发性的增长。 人们来到这里,不只是因为这里的自然风光, 更是因为,亚马逊的动物种类,占世界上总生物种类的10%, 多种哺乳动物,多种爬行动物,多种鸟类。 无数人想在这里体会原始且地道的自然,阿莱格里亚港也成了很多人探索亚马逊的入口。 当地也推出了不同的旅行套餐, 深度游和快速游。 快速游就是多个亚马逊附近的港口城市都有这种旅行团,一天游览完几个主要景点。 深度游就要在这里进行几天或者数周的丛林远足, 也的确能见到不少野生动物, 如果足够幸运的话,能看到一棵树懒慵懒的,慢慢的爬上一棵树, 或者在夜晚,能看到河水中漏出头的鳄鱼的眼睛,折射出的光。 甚至不少游客还能跟动物们来个自拍 美景和动物,打卡拍照发朋友圈, 一定能收获不少赞是不是? 不过, 最近ins却对这些看似欢乐美好的,与动物自拍的照片进行了封禁。 在ins上,如果你想搜索类似#slothselfie(与树懒自拍)或者#xxxselfie(这里的xxx涵盖了数百种野生动物的名字)这样的标签。你都搜不出任何图片,只能看到这样一个“温馨提示”: “动物虐待以及售卖濒危动物是ins决不允许的。 你在搜索的这个标签,有可能助长这类对动物有害的行为。“ 而ins官方的用意,正如这提示里所说, 这些看似美好愉快的自拍,其实给野生动物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因为... 很多游客希望能与这些动物拍张照,存留在自己手机或者是朋友圈中“到此一游”的证据。 有了这种需要,也就相应的产生了一个产业。 除了深度游和快速游览之外,很多地方还推出了一种近距离游览。 不用跑进密林深处, 游客可以在一些镇上或者村落里跟“野生动物”面对面接触或合照。 而这里的“野生动物”之所以加上了引号, 是因为他们早已不再属于自然。 这个叫LarisaCampos的八岁女孩就来自阿莱格里亚港, 他们家里,养了一只小树懒... Larisa介绍,这个小树懒还是个婴儿,睡在搭在树上的一个小房子里。 但是跟野生树懒每天睡20个小时左右不同, Larisa手中的这只树懒已经开始了“打卡上班”的生活。 每天早上游客涌来之前,它就被抓下来等着接待游客, 每天等游客都离开了,它才被允许爬回树上睡觉。 “这只树懒的确给我们家带来了一些收入, 所以我们把他照顾的很好“。 “那你们怎么照顾它的呢? “每天早上游客来之前,我们会呼唤在树上睡觉的这只树懒, 它会自己慢悠悠的爬下来吃早餐,然后跟游客们玩一天“。 平常在树上睡觉生活,游客来的时候就下来跟游客玩... 这听着还很不错的生活,不是么? 这就是她们一家给游客讲的故事.... 而游客听到这种解释,总会惊喜的表示神奇。 然而 这样的“故事”,让相关的研究专家心痛又无奈的摇着头。 专门研究亚马逊地区动物生态环境的专家表示, 这种说辞,完全是当地居民的惯用伎俩, 编个故事给那些稍有疑心的乘客。 乘客听了落个心理安慰,居民说了得个神奇名头,就不会怀疑这些野生动物的来历,不会去关心动物们实际的生活状态.... 这种人类双方的皆大欢喜,成了当地野生动物悲剧的开端。 因为实际的情况是.... Larisa家附近的房子下面,摆满了一个个漆黑的笼子。 黑暗的笼子里,隐约能看到眼睛,像人类的眼睛般闪烁反射着微弱的光。 树懒,笼子里关的都是树懒。 只有游客来的时候,他们会把这些树懒从笼子里抓出来,接待游客。游客走了,再关回笼子.... 曾经,有一只树懒从“小黑屋”里跑了出来, 树懒缓慢的移动着,并且连续发出短暂而急促的尖叫。 相关专家表示树懒发出如此程度的尖叫是十分罕见的,他们只有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才会制造噪音。 不过.... 这只小树懒最后还是被发现了, 重新被拖回了笼子里,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接客生活.... 而这里遭殃的动物,绝非仅仅是树懒而已。 一位叫daSilva的大爷,他已经在家接待了50年的游客。 他们家现在用来吸引游客的动物,是两只大型皮拉鲁库鱼, (资料图) 这几乎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淡水鱼,被认为是鱼中活化石... 两条3米多长的鱼被放在一个水泥池里,路过的游客看到了,就意思一下给几个钱, daSilva靠这两条鱼每天能多一点收入, 而这两条鱼在水泥池里一呆就是18年。 其他的一些村民,养了鹦鹉.... 鹦鹉被捉来之后,绑在家里, 有游客来了,当地居民卖食物给游客,再让游客喂鹦鹉,以此牟利。 鳄鱼也被抓来,被当成了拍照的工具。 稍微大点的鳄鱼,嘴巴上会被缠上一圈圈的橡皮筋,防止它们张嘴咬人。 食蚁兽和树懒因为看起来呆萌, 更成了游客们拍照的首选。 亚马逊有个叫猴岛的地方,这些猴子或被抓来或被买来, 跟游客拍照合影,然后收钱。 而一旦游客走了, 这些动物就都会被关进黑暗的笼子里, 等待着第二天新一批游客的到来, 日复一日,直到它们死去... 而这里的动物,死亡率和死亡速度非常快... 每天平均要睡20个小时左右的树懒,要跟游客合照, 只要接触到陌生人,树懒的心跳会极速加快会,导致频繁的“过劳死”。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上次来小镇调查不过几年时间, 他们看到村民家里的树懒已经换了一批。 “上一批应该是死了”。 蛇比较容易从居民的掌控中逃出,但是就算能跳掉,面对的也是死路一条。 因为受闪光灯的长期影响,蛇的眼睛会瞎,就算逃回雨林,最后也会被饿死。 马瑙斯的居民干脆把粉海豚圈禁起来,让游客跳入水中,近距离跟海豚接触,这甚至成了当地旅游宣传的重点。居民用工具挂着鱼,悬吊在水面上吸引海豚跃出水面。海豚跃出的瞬间,记者看到了它身上明显的伤痕,就算如此,游客也一个个的争相跳入水中,开心的抚摸海豚满是伤痕的身体。一旁“禁止触摸海豚”的告示显得格外讽刺。当记者对此事进行采访的时候,马瑙斯旅游局长表示,海豚很温顺的,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在他的潜意识里,在这些村民和金钱面前,动物就是用来取悦人类的,只需要关心他们伤不伤害人,而不用考虑人会不会伤害他们。。。当地政府,对这一切也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虽然有法律规定圈禁野生动物是违法,但是它们从来没有突击检查过, 对相关动物保护组织的批评也没有进行过回应。 而当地人也根本不怕动保组织,偷偷放生那些被他们捉回来的动物, 对他们而言, 这些动物无论是跑了还是死了,只要再捉一批就可以了。 在如今,这些野生动物的生活,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变得愈发艰难了... 根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报告,自年以来, 有关动物自拍的现象和标签,在社交媒体上增加了%。 很多游客表示他们或不知道,这些与他们合照的野生动物的真实生活环境, 或抱着一种来都来了,拍一张也没什么的心态, 然而他们不知道,他们这些与野生动物的自拍,恰恰助长了这种风气, 越来越多的人,经过网上那些“美图”的刷屏之后, 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跟这些野生动物亲密接触, 拍照,打卡,发朋友圈, 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遭殃,一直恶性循环。 ins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只是弹出一个提示窗口,也许看起来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动物的困境, 但起码让人们在搜索或发布相关内容的时候,哪怕有一刻的思考和犹豫,那也是进步。 而且这是ins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第一步, 虽然还没有商定接下来能对野生动物保护做些什么, 但是这种对野生动物的肆意伤害,他们不会再置之不理。 在这次走访的最后,记者跟动物保护组织的成员,在黄昏时分爬上了一处林中空地。一路上蛙声鸟声,独特的植物,阳光照耀及雨林特有的气息。在这处度的天然观景台上,树木给阳光让路,缓缓烟雾一直氤氲到橙色的天际。有人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照,她表示想记住这一刻,这在当下非常糟,但是只要所有人了解到,意识到,哪怕只是从一张照片开始,也会变的越来越好的一刻。ref;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wxtz/1367.html
- 上一篇文章: 多吃鱼聪明日本将100万吨核污水排入大
- 下一篇文章: 至读人类简史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