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海洋环境探测精灵”之称。近年来,海豚成为我市周边海域的“常客”。最近,又有市民在妈屿海域发现了白海豚的踪迹。那这些海洋精灵为何频频来访?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就指出,海豚的出现并非只是因为海洋环境变好了,其背后还有一些令人意外甚至担忧的原因。

如今,海豚在汕头海域出现已经不是大新闻了。前不久,在妈屿海域,又有市民发现了白海豚的踪迹。视频显示,海豚在碧波中欢腾地翻跃,为恬静的内海湾增添了勃勃生机。不少市民认为,这是因为海洋生态环境良好,海豚才频频来访。

水清澈了,水比较清澈了,干净了,里面的渣子也没有了,所以水质没有污染了,海豚就游过来。

——市民

如果说海洋污染的话,那么海豚肯定是不会来的,特别是我们内海湾,肯定是环境变好了,水质干净了,海豚才会来。

——市民

然而,海豚的到来仅仅是因为水质变好、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吗?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的郑锐强博士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这是海豚觅食的需要。

海豚会去海湾大桥,因为那个地方是河口,白海豚是“河口型”的海豚,它会跑去河口找东西吃。汕头的水质是变好了,但是变好了和海豚到来不是直接相关。海豚来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河口那个地方是食物最多的地方,当然水质改善,会让鱼变多,但是现在的水质还没好到鱼非常多,所以海豚过来就是因为那个地方鱼比较多而已。实际上汕头沿海的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还是有继续改善的空间。

——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郑锐强

那么,白海豚为何会在距离人类活动领域如此近的海域觅食呢?郑博士指出,一方面是因为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则是与海洋养殖等人类活动有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冲突,需要好好解决。

现在太多的过度捕捞原因,导致海豚吃的东西越来越少,所以大家才能经常在河口或者比较近的海域看到海豚,因为比较近的海域渔民捕鱼较少,鱼也相对数量会多一些,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栖息地,它生活的地方慢慢和人活动的地方重叠,甚至是被人活动的地方占据了,包括养殖区域,或者其他人类活动的地方,因为这种海豚与其它海豚不同的地方是它是沿岸性海豚,所以得在海岸线附近生存。

——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郑锐强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从年起,汕头大学通过照片识别数据库开展监测,我市周边水域有19头白海豚,而且都是高龄海豚。目前,根据模型分析,有4头白海豚已不知去向,汕头海域内仅有15头海豚。此外,白海豚属于“定居型”种群,基因流动少,遗传多样性丧失,抵抗力弱,其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

实际上,海豚是社会性的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它是有社会关系的,“恋地性”主要是指它是常住居民还是流动人口,大部分我们现在看到的海豚,都是常住居民,因为没有新的海豚,这个地方就只有这几头,所以近亲交配的几率会变高,从遗传或者生物学角度讲,它的遗传多样性就会变低,所以容易生病,比如有污染,它的抵抗力也会变弱,所以慢慢导致这个种群灭绝。

——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郑锐强

为了保护白海豚、减缓白海豚种群衰减的速度,年,农业部印发《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农业部、汕头大学等科研单位和保护组织同时成立了“白海豚保护联盟”。然而,保护白海豚这项工作仍任重道远。

对于普通市民来讲,我们建议大家来当“公民科学家”,帮助我们收集白海豚的数据,尤其是在汕头,因为汕头的海豚非常少,要遇见很难,同时,力所能及地,大家要减少海洋垃圾的排放,比如塑料袋、瓶瓶罐罐不要乱丢,因为海洋的垃圾处理非常难,甚至有可能最后会导致海豚受到影响。

——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郑锐强

视线君微评

应该说,郑锐强博士这一说法颠覆了很多人的想法,也值得海洋部门进一步去分析论证。郑锐强博士的说法也是一记警钟,提醒人们:当前,尽管海洋环境有所改善,但渔业资源的匮乏、人类活动的侵扰,已对白海豚的生存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如何保护这些珍稀的海洋精灵,让它们在汕头海域的栖息地繁衍生息,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重要的课题。我想,除了科研人员的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加入保护白海豚的行列中,保护渔业资源、减少海洋污染,为这些海洋精灵提供一个安全的“家”。

往期精彩文章

两会“网红”标签原来是汕头造!

城管部门出招整治共享单车

详细节目敬请收看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

首播时间:汕头二套19:00

重播时间:汕头一套22:00;次日汕头一套12:30

《今日视线》欢迎您的报料:

邮箱:jinrishixian

.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多少
治白癜风济南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wxtz/2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