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摄影/冯海泳

编辑/王崴

腾讯新闻出品

▲云南文山州毛王洞麻风康复村地处偏远、秀美的山谷之中,老一辈村民都是麻风康复者,他们彼此组成家庭,繁衍后代,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其子女孙辈虽然身体健康,仍背负麻风病的“原罪”,受到外界歧视。在社会公益组织的帮助下,他们尝试通过生态养蜂改善贫困的生活,逐渐驱散麻风村的阴影。今年春天,村民们迎来了“甜蜜的收获”。

▲毛王洞麻风康复村三面环山,有着封闭的自然环境,因此在年代被开辟为麻风村,许多患者被集中迁移至此隔离治疗,安家落户。几十年过去,村子仍然如世外桃源一般宁静。如今村中共有23户人家,余人,其中麻风康复者40人。村中还生活着许多年轻人和孩子,他们是康复者的后代。

▲康复者们在村中朝夕相处,一些人便自然结合,组成家庭。陶石保和王英秀便是这样一对夫妇。他们的身体由于疾病都落下残疾,但并不影响他们操持农活,养儿育女。他们共生育6个孩子。目前两个儿子在村中与他们一起生活。

▲陶石保年轻时就会用土法养蜂,收点蜂蜜给孩子们吃甜味。但是土法养蜂是在原木挖出的树桶中做蜂巢,不适合量产。从年开始,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启动了麻风村生态养蜂项目,给村民培训新式养蜂法,提高产量和质量,带动他们脱贫致富。陶石保的小儿子陶永彬现在是村里的养蜂技术带头人,他徒手将蜜蜂从老式蜂箱搬进新式蜂箱。

▲永彬今年24岁,在毛王洞出生长大,从小便感受到外界的异样眼光。曾经有外村人从毛王洞经过,是捂着鼻子走的。毛王洞的教育条件也不比外界,永彬上到小学毕业就辍学了。成年后他曾出去打工,一年能赚三四万,但考虑到年迈的父母,他又选择回到毛王洞,以年轻人的智慧和干劲来自谋生路。

▲永彬观察蜜蜂搬家后的情况,判断是否安家成功,这将直接影响到下一次的收成。他带着简单的护具,跟蜜蜂打交道难免被蛰。但如今永彬已经很从容,他说最多的一次被蛰了7下。

▲永彬的远房叔叔陶连虎帮忙收集蜂蜜。他也是麻风康复者的儿子,现在靠养蜂和务农来支撑三个孩子、一个弟弟上学。对于心思敏感的陶连虎来说,“麻风村”这个符号一直像心头的一根刺。15岁时,他曾经自卑到流泪。因为担心被歧视,他不敢去别的村里上初中,其实他是最希望读书的人。所以现在,他想方设法也要供自己的孩子念书。

▲4月到5月,是蜂蜜的收获季节,由于前半年天气好转,这一季的产量有很大提升。蜂巢中充盈着沉甸甸的、晶莹的蜂蜜。永彬把割下来的蜂巢分成两部分,品质最上乘的用来采集商品蜂蜜,其余的留给蜜蜂,作为它们在非花季的食物。毛王洞养蜂户们坚持用原蜜喂养蜜蜂,绝对不用糖水,以此来保证最佳品质。

▲他们用了传统的过滤方法来收集蜂蜜。将蜂巢切碎,蜂蜜自然流出,经过过滤,滴入桶中。这一季,毛王洞康复村一共收获了60斤蜂蜜,价值近元。他们正在割的这一板蜂蜜差不多值元,够陶连虎弟弟在学校一个月的生活费。

▲陶连虎的妻子杨映芬也积极加入了养蜂的队伍。对于爱情,陶连虎曾经是自卑的,他说青春期的时候即使看到喜欢的姑娘也不敢出声。后来他经人介绍认识了杨映芬,她毫无顾忌地接受了陶连虎的出身,嫁进毛王洞,陶连虎渐渐消除了很多顾虑。杨映芬说,自从养蜂以后,陶连虎的话比以前多了,性格也开朗了些。

▲毛王洞的村民们自发聚集在帐篷外,观看永彬他们对蜂蜜的收集和过滤。之前不少村民对养蜂抱着观望的态度。眼前收获的场景,对他们也是一种带动。永彬的哥哥陶永书掩饰不住喜悦。

▲永书是毛王洞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以后,他回到毛王洞,成为一名小学代课教师,教五六年级的语文、数学、体育课。代课老师没有保障,陶永书为此与谈了7年的女友迟迟没有结婚。他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尝试过考公务员,也曾提出过辞职,但最后仍回到学校里。看着这班学生,他内心一直在挣扎。

▲陶石保和王英秀最担心就是永书的婚姻大事,迫于父母的催促,永书只好搬到学校去住,图个安静。永书前几年尝试过种植经济作物、养泥鳅,但都没有成功。现在他全力资助弟弟永彬养蜂,自己也潜心种植中草药,他正在努力让日子越过越好。

▲围观村民中,有一位叫杨家福的老人,若有所思地看着帐篷里的一举一动。他也正在学习养蜂的技术,希望获得更多收入。而他的正式身份,也是村里的代课教师,而且是永书加入之前毛王洞唯一的老师。

▲杨家福年轻时跟几个同事的合影(中)。年,杨家福通过了所有教师资格考试,即将转正,但恰恰在教师资格体检时被查出患上麻风病,需要隔离治疗。这一命运的戏弄,让他成为正式教师的梦想化为泡影。如今他已经62岁,仍然是一名代课教师,退休后不能享有退休金,没有任何生存保障。

1▲年代,毛王洞邀请他来村中当老师,作为麻风康复者,杨家福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二十多年来,他为毛王洞一代又一代孩子完成了基础教育,还培养出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陶永书。现在毛王洞小学共有学生15人,而他已经年老体衰,他希望永书能接替他把学校继续办下去。

▲杨家福平时除了教学以外,还要跟妻子一起忙农活,他的小儿子去年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村里第二个大学生。他的心愿,就是退休前政府能解决他的转正问题。

▲杨家福的大儿子是村中公认的老实人,婚娶问题拖到了很晚,最后经亲戚介绍,找了一名越南新娘。

▲陶永彬是大山的孩子,熟悉山中的一切。有时他会去山里捉野蜂来养。他的眼睛像鹰一般,能远远看到蜜蜂的飞行轨迹,一旦发现一只蜜蜂,他就能跟踪找到蜜蜂的老巢。

▲在山林里穿行一个小时后,永彬找到了一个野蜂巢。这只蜂巢驻在石洞中,需要用凿子等工具才能取出。

▲麻风康复者张保祥已经70岁了,仍为三个孩子的学费而辛苦劳作。他养的蜜蜂今天分家,工蜂们密密麻麻盘旋在空中,要追寻蜂王而去。张保祥不断向空中洒水,口中念念有词,如同咒语。只要蜜蜂翅膀上沾了水,它们就飞不远,这样容易捕回。

▲最终分家的蜂群在村头大树上结成一团,永彬爬上树去,“一锅端”了回来。

▲数千只蜜蜂攀附在竹篓里,只需在蜂箱上用力一抖,就可以全部“落网”。

▲陶永彬希望把养蜂作为他的主要职业,现有的11箱蜜蜂是远远不够的。4月28日晚上,在叔叔的帮助下,他到别的村里购买十箱新蜜蜂。他的计划是明年拥有箱。

▲夜间的蜜蜂相对温和,永彬必须赶在天亮前给新蜜蜂安家,以免造成损失。夜间作业时,蜜蜂爬到永彬的背上,但他顾不上理睬。这晚,他忙到凌晨三点。

▲在汉达康福协会和全村人的帮助下,陶永彬、陶连虎家的新鲜原蜜被装瓶、包装,销往全国。由于保证原生态,品质优越,这一批蜂蜜已经被预定一空。

▲五十多年来,毛王洞经历了三代人的变迁,第三代的孩子已经对“麻风村”这段往事记忆模糊。这个带有历史特殊性的标签势必被时间慢慢洗去,毛王洞以自然新乡村的面貌重新回归社会。

蜜意麻风村

——记毛王洞康复村生态养蜂项目

撰稿/冯海泳

由于麻风病的历史特殊性,在歧视与恐惧的驱使下,年以前,麻风病的治疗只能选择地处偏远,交通、通讯不便之地;仍因对麻风病的歧视与恐惧,使得康复者们即使治愈也无法回归社会,只能继续在此偏远之地生活,仅云南,就有个麻风康复村,截止年底,共计存活康复者约2.3万人。

有后代的麻风康复村普遍存在经济、卫生、环境、教育、就业等重要问题。经济地提升对村落至关重要,经济的提升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留住年轻人,也容易改善村子卫生健康、教育、环境等问题。“我们希望找到一个适合我们的长久些的经济门路,可以不离开家乡,照顾家里,供娃娃读书。”这是毛王洞康复村陶连虎(母亲是麻风康复者,本人及他的2个子女均健康)这辈中年人的心愿。而对于年迈些的康复者,随着体力的衰退,更希望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种养殖方式。

结合村民的发展需求和毛王洞的综合自然环境,汉达在原有的服务(助学金提供、生理康复服务以及残疾用具提供等基础)的基础上,联合毛王洞康复村一起于年启动了生态养蜂项目,此项目旨在协助村民探寻环境友好的经济改善项目,而项目带来的意义,已不单是生计的改善,技能的提升,环境的保护。对于康复者以及他们的家属,养蜂项目将推动社区自治与公共互助,康复者还可以通过产品与社会建立互动融合消除歧视。

项目启动第一年,全村23户中9户参与到养蜂项目并养蜂30群;年初,又有3户参与到项目中,截止年4月,蜂群已发展到50群。随着养蜂项目的开展,村民们不仅有了经济收入,提升了技术技能,村中的卫生环境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房前屋后满天飞的垃圾已没了踪影,蜂农们还能人前侃侃而谈,对待蜜蜂也呵护有加,每半年收一次蜜,为了保证蜜蜂有足够的粮食吃,他们从来都是只收一半,留一半给蜜蜂。

永彬,24岁,父母均是麻风康复者,养蜂项目管理小组组长,他说,出去打工,每年三四万不是没可能,但那并不长久,他从最开始对养蜂完全不感兴趣不认为养蜂可以赚钱,到现在已经发展养殖到近20蜂箱,还有信心可以养殖更多。

今年新加入养蜂项目的张保祥大叔,已七十有余,妻子已过失,三个孩子仍在读书,经济压力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但不轻言放弃的他仍设法鼓励孩子们读书。当问他为什么也要加入到养蜂项目中,他说,身上有残疾,加上现在年纪大了,活计也干不动了,养蜂稍微轻松些,还可以通过养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供娃娃上学。

是的,此项目的试行,我们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为村民提供健康卫生知识及相关技能培训,致力于提升蜂蜜的总体品质,让每一位认购的社会公众放心,而放心的认购过程又是对蜂农辛勤劳作最大的肯定与支持。

如今,以永彬为主的技术骨干为新加入的蜂农提供技术支持,结对互帮互助。张大叔即使年纪大了,手脚不灵便,不知如何进行新式蜂箱养殖管理,但仍可在蜂农小组的互助支持下发展处了3窝,他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价值。

陶连虎说:“希望通过养蜂项目把毛王洞整出名气来,把曾经的悲哀和不幸扭转过来,让大家重新认识我们,不怕我们。”

村民们知道社会企业就是不以纯粹赚钱为目的,也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是通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改变自己的生活又能贡献毛王洞社区的发展模式,注重带来的社会改变。比如,毛王洞养蜂项目,不仅改善了蜂农的经济收入,技能得到提升,还可以帮助帮助改变村中的公共设施或照顾孤寡老人,甚至服务到毛王洞外的麻风康复村。经过两年的努力,如今的毛王洞,离这一天已不远!

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成立于年,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门服务麻风康复者和患者的具有麻风防治专业背景的本土民间组织。为麻风康复者提供综合性的康复服务,同时也注重康复者的能力提升,倡导助人自助的精神,让康复者重新回归社会,过上平等有尊严的生活。

协会宗旨是,通过动员社会资源,全面开展社会、心理、生理、经济康复活动,提高麻风康复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消除麻风歧视,共创和谐社会。

汉达从0年开始在云南省开展工作,并于4年在云南省成立办公室,所开展项目工作除社会、心理、经济、生理康复外,还结合云南特殊环境,协助康复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助学、综合社区发展项目。

-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zqxz/4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