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频率并机直播保障

17套直播机房

44套录音剪辑站

余件设备保障

余篇稿件远程编审保障

9套广播节目信号稳定传输保障

这场战“疫”

你在一线冲锋陷阵

我在身旁保驾护航

1月22日,年二十八,安徽省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肩负全台安全播出保障重任的播控中心,敏锐意识到,接下来可能会面临一场防疫大考。总支书记戚洪江带领班子成员紧急讨论,确定“防控谋划在前,技术服务有力”工作思路。从这一刻起,想在前,做在前,前方有需,后方有应,成了中心战“疫”的宗旨,也是广播制播党支部的追求。

Part

1

给机房穿上“防护服”

哪里是风险点,就从哪里开始。小处细节不放过,人防技防齐上阵——1月22日,给机房穿“防护服”行动,正式开启。

支部书记陈娟带头拟订消毒计划——每天早、中、晚,安排技术人员对广播直播、录制机房设备等区域开展三次消毒。支委班子和党员积极响应,除了现有的医用酒精、棉球等应急储备,接到任务的陆挺,紧急预定消毒杀菌物资,克服货源少、物流慢等重重困难,通过各网购平台、药店,全城奔波,了解信息、采买物资,为后续的公共环境和设备消毒做好准备。

每天,4名机房防护小分队成员穿梭六层楼,对17套直播机房、44个录音剪辑站和余个话筒、调音台等进行全面消毒。一个细微的触碰,都会影响安全播出,极端考验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和细致作风。每次作业,至少要1个半小时,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看到播音员、导播能安心工作,大家都觉得——值了!

Part

2

给天线脱去“白衣”

1月26日,和降雪同时到来的,是疫情影响不断升级的消息。“没什么事,就别出去了吧”,家人担心地说。但支部副书记程永军却在家怎么也坐不住——卫星天线一旦覆盖积雪过多,就会造成信号接受故障。这身“白衣”,它穿不得。没有更多犹豫,他冒着雪赶回台里,天线已经变得白皑皑,清理刻不容缓。喊上科室在值守的王文举,两人一道在室外平台上铲雪,很快,七副天线上的积雪清扫干净,卫星接收未受影响。

2月15日,疫情已进入升级状态,一场突袭的寒潮又带来大雪,程永军又是第一时间返岗扫雪,并做好后续天线维护安排。次日凌晨5:30,按照安排,章洪兵、杨啸天一早就开始清理积雪,黎明来临时,天线脱下了“白衣”,他们又赶回工位,继续投入日常保障工作。

Part

3

让歌声“响”起来

“谁说你没有担忧,只因责任在肩头,谁说你没有彷徨,只因人民在心上……”,1月28日,播控中心录音棚传出饱含深情的歌声。

为了录制好战“疫”主题曲《守护希望》MV,录音转播科成员火速返岗。科长杨勤生第一时间到台里,原本计划在家乡多陪陪父母的雷旭,提前告别家人,驱车赶回。MV由各频道频率主持人演唱,由于工作时间不统一,两人就在录音棚全程守候,从排练、独唱录音到合唱录制,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天是冷的,他们的额头上却沁出汗珠。

从下午到深夜,连续录音近10个小时,所有主唱的分轨录音顺利完成。主持人们离开录音棚后,两人还在继续整理分轨,优化素材,为下一步创作做好准备。顾不上多休息,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投入MV的拍摄协助工作。三天的时间,《守护希望》制作完成,带着响亮的歌声,将爱和希望洒向千万家。

Part

4

让发稿“快”起来

特殊时期,怎样让广播记者们从前方传回的稿件,在最短时间内审核编发?除了手机、邮件,有没有更安全、快速的方法?

2月3日,复工第一天,广播制播党支部网络科党小组给出解决办法,紧急启用发稿平台VPN(虚拟专用网络)设备,利用加密技术在网上封装出一个数据通讯隧道,记者们可以通过登录的方式进入,安全迅捷地传递文稿。

作为平台主要维护人,欧蕾接到任务,火速出击,麻利地调试设备、链路,为各频率新建用户……百余个用户一天内都拿到了登录用户名和密码。为了方便大家使用,她不仅做了教学视频,写了说明,还建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bhjb/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