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艾叶艾,也叫艾叶,贺兰各乡镇河滩、渠、田埂都有生长。艾是一种药材。中医针灸所用的艾条就是用艾晒制而成。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本草》记载:艾草性味苦辛、温热,宜养脾、肝、肾。艾叶艾梗,除能够熬制成祛病的汤剂外,中医实施针灸术时,也常以揉捻成团的艾叶固着于针尾,点燃后用作辅助治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年端阳节前后,农村孩子将艾沪来,剪去老根,只留嫩叶,用水淘净泥沙,拌上面粉,放人笼屉上蒸熟。蒸熟的艾叶呈淡黄颜色,抓一些放入碗内,调以盐、醋、油、辣糊、葱花;也可以将蒸熟的艾放在碗内,少放一点糖甜吃。吃时软香可口,独具风味。一般来说,吃艾的季节性很强,端午节前后从地里铲来的艾叶,蒸上吃的味道最好。过了端午节,农村人几乎很少蒸吃艾叶。在贺兰农村,家中的人如果患腰痛,人们总用偏方来治疗,往往见效很快:先是采摘来新鲜艾叶,放在铁锅里炒干,炒时锅里面加一点黄沙,这样炒起来艾叶干得快一些。艾叶炒干后,在案板上用手搓碎,加一点醋。用的时候,把搓碎的艾叶装在一个棉布袋子里,在热炕上捂热,然后敷在腰痛的部位,就可以了。艾叶具有行气活血的功能,逐寒祛湿、调经通络的功效,加上醋,热量大增,所以敷在腰上,就能立刻缓解酸痛。蒸槐花蒸槐花是贺兰农村老百姓春天吃的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青货”食品。广义的槐花指豆科植物槐的花及花蕾,但一般将开放的花朵称为“槐花”,也称“槐蕊”,花蕾则称为“槐米”。槐花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每到盛夏花期来临时,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槐花被历代医家视为“凉血要药”,性味苦凉,无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作用。主治肠风便血,痦血,血痢,尿血,血淋,崩漏,吐血,赃血,肝火头痛,目赤肿痛,喉痹,失音,痈疽疮瘍。《本草纲目》对槐花的药用作用这样记载: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每年四、五月份,农家人将槐花从槐树上摘下,用水淘净,拌上适量面粉,放少许香油拌一下,完后再放到笼屉上蒸15分钟即熟。蒸熟的槐花呈白绿色,农家人将蒸熟的槐花盛入碗内,调上香油、醋、盐、辣椒油佐料,吃时软香可口,味道独特。根据口味不同,也可只放点白糖,吃起来味道松软清香,老少皆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zqxz/13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