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童书里的颜色密码,捕捉儿童的感觉
颜色是怎样走入童书世界的?文/玛丽安娜·贝里西(MarianneBerissi):任教于巴黎教师培训学院,从事青少年文学与图像文学的研究。译/李学敏 颜色与儿童的感觉 语言学家告诉我们,为颜色命名时,语言与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生让我们明白,孩子很晚才会对颜色拥有感知能力;艺术评论家明确地指出,所有颜色都是可以被看到的;物理学家则认为,如果说有一种颜色是人类无法看到的,那就是光的颜色;哲学家竭尽全力研究人对颜色的感受;色彩设计师向我们证明,有千百种方法去创造新的颜色……而我们不禁会问,对于辨认并说出颜色名称尚有困难的孩子们来说,面对众多颜色,他们会不会感到迷惑?尽管我们总是认为,孩子和颜色似乎有着天然的关联。或许,再也没有人比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与颜色之间的关系。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本雅明将颜色视为孩子的一种情绪表达、一种情感状态和一种感觉,这让我们想起歌德(Goethe)所说的:能够看到颜色是人类的一大乐事。如果我们追溯彩色手稿中颜色的起源就会发现,直到19世纪,儿童图画书里才出现颜色,而且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有争议。在那个时代,一些教师和教会的神职人员不顾图画的美感和呈现的场景,极力抗议在给孩子看的认知书中使用鲜亮的颜色,他们认为这些鲜亮的颜色具有粗俗性,会刺激暴力行为,只有柔和的色彩才适合童年甜蜜的感觉。但在当时,一部分人也被迫接受了另一种观点,即颜色对幼儿审美教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或者说是构成审美教育的一个完整部分。这也是我们这里着重探讨儿童图画书中颜色塑造形象的原因。不断延伸的色彩表达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墨和水彩的结合在童书插画领域占据着主流地位,这让我们想起沿袭传统的图画书总是要先画好线条,然后才考虑颜色。图画书《猴子捞月》这种黑色轮廓的画法肯定是有很多优点的,至少有两点值得说明:一是19世纪被大众所接受的说法,这种画法使图画清晰可见;二是,这其中可能隐含了一种对童稚画法的致敬,因为童稚画法就是先画出轮廓再上色。在当代艺术作品中,这种画法也得到了重新运用,如在意大利画家瓦莱里奥·阿达莱(ValerioAdami)的作品及法国创作者葛黑瓜尔·索罗塔贺夫(GrégoireSolotareff)的图画书《狼狼》中都有体现。图画书《狼狼》索罗塔贺夫在象征性地使用三原色的同时,于单色背景下使用黑色的粗线条来建构出空间分格。然而,这种画法在大部分当代图画书中已经逐渐消失。当代图画书更多以颜色为基础进行架构,比如在安妮·布鲁亚尔(AnneBrouillard)的图画书里,颜色就是最重要的。图画书《信提亚国度》我们看到,颜色可以成为叙事的原动力,有时候甚至可以成为主题,就像在《天蓝,海也蓝》(空が青いと海も青い)一书中,驹形克己(KatsumiKomagata)教会了小读者们有关颜色的基本原理。图画书《天蓝,海也蓝》(空が青いと海も青い)20世纪是一个抽象艺术的时代,从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开始,颜色本身成为艺术家们的表现对象,这在伊夫·克莱因(YvesKlein)的单色画以及马克·罗斯科(MarkRothko)的油画中皆有体现。20世纪30年代,儿童图画书中开始融入抽象派的艺术风格,如受俄罗斯构成主义艺术影响的插画家娜塔莉·帕兰(NathalieParain)的图画,以及融入剪纸拼贴或者颜色鲜艳的几何图形的艺术作品。图画书多样的创作形式将纯色所焕发的活力尽情展现,李欧·李奥尼(LeoLionni)的《小蓝和小黄》就是一本深受抽象艺术影响的图画书,在当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在这本图画书中,人物形象是通过不同形状的色块来展现的。李欧·李奥尼《小蓝和小黄》明天出版社而在瑞士画家、作者瓦尔加·拉瓦特(WarjaLavater)的抽象派作品中,人物形象是通过不同的颜色来区分的。事实上,图画已经超越了表现现实的义务,颜色常被用来进行情感表达,或者用来表达象征意义。如在法国创作者娜佳(Nadja)的图画书《蓝狗》中,蓝色在创作者的创意维度里无所不在,这种浓烈的色彩运用使读者接受了人物的虚构性。娜佳《蓝狗》东方娃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娜佳《蓝狗》东方娃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而正是因为对于非真实性颜色的运用,《蓝狗》这本图画书才能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处于现实边缘的梦幻世界。童书世界的颜色“革命”据纽约图钉工作室的观点,以黑白为背景色可以使彩色更加凸显。黑色的背景可以衬托明艳的颜色,比如汤米·温格尔(TomiUngerer)的《三个强盗》中的一些页面以及凯蒂·克劳泽(KittyCrowther)的图画书都有体现。凯蒂·克劳泽《稀里哗啦噼里啪啦!》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凯蒂·克劳泽曾明确地表达,她喜欢黑色,因为黑色可以衬托其他颜色。凯蒂·克劳泽《稀里哗啦噼里啪啦!》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当代图像设计师更喜欢以白色作为背景进行显像,因为页面上的白色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画面的亮度,我们也可以在安·艾珀(AnneHerbauts)的图画书中发现这一点。安·艾珀《小不点》海豚出版社安·艾珀《小不点》海豚出版社有些插画家更偏爱在黑白画面上装饰彩色斑点,如法国创作者若埃尔·若利韦(Jo?lleJolivet)的作品在这方面就有非常卓越的呈现:她采用亚麻油毡版画的工艺,在黑白色的基础上加一种或两种其他颜色(通常是互补色),使整个以黑白色为基调的故事一下子生动起来,并为阅读赋予了节奏感。 在她和让-吕克·弗罗蒙塔尔(JeanLucFromental)合作的趣味认知书《城市的一天》中,颜色既可以引导孩子的视线,又可以让他们提前了解快递车的行进路线,并帮助孩子猜测所有商品会被送到哪里,揭开所有谜底。 若埃尔·若利韦,让-吕克·弗罗蒙塔尔《城市的一天》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若埃尔·若利韦,让-吕克·弗罗蒙塔尔《城市的一天》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颜色领域的大变革在艺术家伊安娜·安德雷迪斯(IannaAndréadis)的《颜色小书》(LePetitLivredesCouleurs)中被具体而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本书用布料制成,给读者提供了独特的触摸感,由于材料的柔软性,我们还可以将前后页面进行折叠,然后对照阅读。艺术家路易斯-玛丽·库蒙(LouiseMarieCumont)的图画书《四色房子》(LaMaison,VariationenQuatreCouleurs)设计了两版形式,一种同样用布料制成书,另一种为手风琴折的装帧形式,这两版都展现了一个“乐高”式房子可能呈现出的所有色彩组合。路易斯-玛丽·库蒙《四色房子》(布书,限量发行)?LesTroisOurses,当代图画书创作融入了多种不同的风格趋向,比如间色的使用。“间色”是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帕斯图罗(MichelPastoureau)提出的术语。帕斯图罗以此称呼那些以自然状态存在的颜色,如水果和花朵的颜色。另外还有从鲜亮的色彩到趋于透明的颜色,或是到厚重、晦暗的颜色的使用。“红黄蓝”两两混合后得到三个二级色 即“间色”绿橙紫 颜色之间的对照和颜色本身都表现出探索多色叠加的倾向。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图画书被赋予了明艳灵动的颜色,例如荧光粉、深绿色、亮蓝色等,在所有这些颜色面前,语言的叙述似乎显得苍白无力;而与此相反,图画书中也会展现水粉画中深沉晦暗的颜色,甚至是一些可能看起来有点儿“脏”的颜色。一些创作者敢于为童书加入新的颜色,比如墨黑色和栗棕色,这些颜色既不柔和,也不明艳。这种对于颜色选择的大胆创新为图画书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创意。比如,莫里斯·桑达克在《野兽国》一书中,运用线条和色彩揭示了童年的灰暗面,受德国浪漫主义油画启发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画面中散发着晦暗的光;莫里斯·桑达克《野兽国》贵州人民出版社法国创作者奥利维耶·杜祖(OlivierDouzou)在他最初创作的几本图画书中,运用赭石颜料调配出晦暗的灰色或米色的色调;让-弗朗索瓦·马丁(Jean-Fran?oisMartin)给《伊索寓言》绘制的插图和他在《象博士的人文课》中的插图,都运用了较为暗沉的颜色。[法]索菲·斯特迪文[法]让-弗朗索瓦·马丁图《象博士的人文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各种不同颜色的创新运用,展现了插画家的大胆创意以及他们技艺的丰富性。同时,古老技术的重新发现也让颜色的创新有了更多可能,如丝网印刷以及木刻版画的重新应用,还有来自漫画领域的直涂技法(直接在墨稿上着色)。直涂技法的产生与现代电分技术有一定关系。在此之前,彩色漫画书的着色方式一般在印刷阶段进行,每种颜色需要有相应的单独色版;而电分技术可以让艺术家在原稿绘制阶段直接着色,通过电脑分色技术对色稿进行分色,然后制版印刷。这种技术在图画书领域被赋予了新的地位,让创作者在创作技巧和材料的使用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如油画、喷枪、拼贴、彩铅等。法国图画书创作者雅尼克·可艾(JanikCoat)喜欢把方格纸扫描在电脑上进行绘画,然后用Illustrator图形处理软件中的调色板进行上色。在她的无字图画书《惊喜》中,她运用纯粹自然的颜色,使人物和物品从背景中脱颖而出,营造出一种或神秘或宁静的气氛。雅尼克·可艾《惊喜》山东教育出版社雅尼克·可艾《惊喜》山东教育出版社还有一些年轻插画师重新应用丝网印刷工艺,参照版画的方式叠加颜色,创造出怀旧而独特的效果。同样,木刻版画也为法国插画家卡特琳·施坦格尔(KatrinStrangl)和苏菲·迪泰特(SophieDutertre)提供了灵感,使她们在图画中增添了复古的花饰。所有这些多样的工艺和技巧,都让图画书出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而这也正是童书出版所追求的目标。图画书种类和风格的异彩纷呈正是在告诉我们:在童书的世界里,颜色的运用和人物的塑造是无法分割的,可能正如瓦尔特·本雅明所说:“纯粹的颜色是想象力的媒介。”end. 本文选自国内图画书研究MOOK《画里话外03:颜色与儿童的感觉》编校、排版:小奇-延伸阅读-《画里话外03:颜色与儿童的感觉》这一册MOOK以颜色为切入点,探索儿童的感觉与图画书创作、阅读和相关教育之间的关联。阿甲[法]苏菲·范德林登[美]伦纳德·S.马库斯/主编除了颜色,还想不想解锁更多的“童书密码”?快点击下图,获取第一手童书专业知识。戳原文,解锁童书里的“颜色密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zqxz/944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上海出版middot每月书单上海
- 下一篇文章: 初學易经的方法经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