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渣鼻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pf/a_9200016.html

黄晶莹陈夏婷

见习记者

部分来源于网络

图片

韦春婵唐甜

编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都是小街小巷,小时候还能在这捉迷藏呢!当时的房子还是木房。”江阿姨从小生长在三街两巷片区,她对三街两巷近年来的变化有着深刻体会。

上个世纪,三街两巷还是“老旧乱”的代名词:大块青苔和乌黑的霉斑顺着老房子外壁墙角往上蔓延,破旧的骑楼上电线错综交织,历史文物建筑因年久失修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如今,新旧更替间,邕城旧时的三街两巷已换了一番容颜。当它褪去岁月积淀的斑驳,以崭新面貌面于世人,其中的南宁“味道”还有多少?

改造前的三街两巷

“重生”后焕新颜

年起,南宁市政府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挖掘南宁特色文化”为目标,通过“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模式对“老南宁·三街两巷”进行分阶段改造,计划未来将其建成集民俗体验、文化展示、旅游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街两巷经阶段改造后,青砖、青瓦、青水墙的传统院落式岭南民居和骑楼建筑层楼累榭,中华电影院等历史建筑焕发新颜,城隍庙、苏缄纪念广场等新建公益项目引人驻足。

《老南宁·三街两巷项目介绍书》(以下简称“《项目介绍书》”)显示,老南宁·三街两巷核心区自年12月23日开街试运营以来,日均人流量约8至10万人次。每至周末和节假日,尤其是夜晚,三街两巷华灯亮起,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改造后的三街两巷夜景

江阿姨已在三街两巷的萍姐邕州食铺(以下简称“邕州食铺”)工作三年半,她见证了三街两巷近年来的发展,“改造后,这里的店铺运营更加规范了”。规范的商铺集聚在历史文化景点附近,为游客提供特色小吃和文创产品,商业发展与传承历史文化相辅相成。

“三街两巷改造后挺让我惊喜的,建筑中体现历史文化元素。”谈及三街两巷改造时,附近居民吴宇感到满意,“居民有了新的娱乐场所,年轻人也多了一个新的娱乐地点选择。”

年11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等个项目入选。

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系的凌常荣教授认为从三街两巷坐拥的优势来说,它的入选是“实至名归”:“第一,三街两巷坐落于广西首府南宁,有很强的区位优势;第二,它有较大的游客量和影响力;第三,改造后的三街两巷融入南宁的文脉特色,使它在南宁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城市街区。”

焕新颜后生“新愁”

《项目介绍书》中提及,三街两巷是南宁市“首个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老南宁历史文化特色的文旅项目”,但记者现场所采访到的游客表示“地方特色不明显”,美团大众点评显示的条关于三街两巷景区的评论中,约16%的游客提到“特色不足”“和其他景点差不多”等关键词。

“来南宁吃北京的小吃。”来自柳州的刘云向同伴调侃。因为工作需要,刘云经常去到全国各地出差,她去过不少历史文化街区,“感觉这里和国内同类景区相像,南宁特色不突出。建筑跟柳州窑埠古镇差不多,窑埠古镇还会定期举行壮族、瑶族的传统民族活动。武汉、成都等地的类似街区,会有很多当地的特产美食,而南宁三街两巷相对较少。”在谈到“南宁特色”的问题时,刘云叹了口气,“还是希望能看到更多属于我们广西的东西。”

于阿姨来自黑龙江,目前在三街两巷经营小吃锅盔,她直言:“很多人来这都感觉没什么特色,这里周末跟节假日人流量多,平时来的游客就少了。”记者走访时发现,三街两巷里小吃类店铺摊贩虽多,但大多是长沙臭豆腐、老北京炸酱面等外地小吃,广西特色食品则相对较少。

“这里看起来太新了,少了历史的那份厚重。如果出差来南宁会再过来看看,但旅游的话不会特地来三街两巷。”来南宁出差的广州人谢欢说道。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学生闭馨月是南宁本地人,她在调研走访三街两巷时发现“获取不到太多南宁的历史文化”,“三街两巷保留了一些传统建筑的形式,但建筑样式与其他地方的历史文化街区是相像的。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去参观,都会觉得它仅是一条商业街。”

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

“三街两巷的规划设计放在南宁市来说有一定特色,但放在全国上来说,和很多地方雷同。它只是简单地模仿和移植,本身并没有什么特色。”凌常荣教授对三街两巷的地方特色问题进行了回答。

他认为,三街两巷在南宁市确实是唯一的,它确实能够吸引一些人去游览。但认真分析、深究它,想找到有南宁特色的地方文化、历史故事的痕迹,似乎又不多,“讲没有冤枉了它,讲有其实也不太显著”。

以“本土化”呈现特色

邕州食铺店门上挂着“百年桂味经典传承”的牌匾,向食客传达其办店理念,店内除了经营广西风味的粉面,还有如马蹄糕、粉利、鸭血汤、玉林手打肉丸子、槐花粉等广西特色小吃和各类特色糖水。在餐桌方面,邕州食铺选择更具传统的红木桌椅。

店内人来人往,带着不同地方口音的游客在店里相遇,或嗦一碗粉,或买些特产小吃,即便是下雨天,店内近一半的桌椅上也坐满了人。在美团等APP的评价中,大众对邕州食铺的评价大部分是“具有老南宁味道”。

萍姐邕州食铺见习记者陈夏婷摄

学者潘婧在《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街区更新方式探讨》一文中提到,本土的真实性不光是吸引外地游客的因素,也是本地居民得以丰富现实生活的需要,因此要在建设中将本土文化和生活延续,保持街区活力。

“打造景区、商业区,建筑等硬件容易,难的是文化等软件的呈现。首先要弄清楚南宁的本土特色是什么。”针对部分游客反映的三街两巷本地特色不足的问题,凌常荣教授认为南宁是广西的首府,而三街两巷又是浓缩南宁文化的典型街区,应体现专属的文化符号、地方特色。

为此他提出一些建议,“在本土文化特色方面,南宁属于岭南文化范围,又属于壮族地区。所以南宁三街两巷应从岭南文化和壮族特色中继承文脉基因和文化传统。”

凌教授认为岭南文化在南宁最重要的表现,是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骑楼建筑文化。学者覃宇、曾晓泉《南宁“三街两巷”改造中的岭南民居装饰艺术》一文中也提及,除岭南常用的花、鸟、人物、山水外,还可以街区的历史、传说为雕刻主题,在商业氛围如此浓厚的地方也能令人感受老街的历史。

“其次就是壮族特色,壮族文化里能够得到大家认同、辨识度较高的有壮锦图案色彩,还有铜鼓、绣球等工艺品,可以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中融入这些元素的造型,当地的店主、商家和服务人员还可以穿着壮族服装,使三街两巷更具本土化特色。”凌常荣教授补充道,三街两巷是文化和商业相统一的历史文化街区,除通过凝练创新去包装文化,还可通过市场和各节庆的营销去呈现本土特色。增加三街两巷的广西壮族元素,是三街两巷体现民族自信、实现突破、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方面。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云、谢欢为化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wxtz/1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