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我要让家乡的产业遍地开
北京痤疮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disease/a_9306228.html 我是张羽,万山区鱼塘乡槐花村人,以前一直在六盘水做建材生意,人在外地,心里始终不踏实,后来在媒体上看到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我就把生意转给别人,回乡办起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大棚蔬菜…… 发展大棚蔬菜并非一时兴起,回乡前,在多方走访调研中,我发现槐花村村民们对种植蔬菜的热情很高,且槐花村的地理条件、气候、交通和区位优势都十分适合发展种植,这才带头成立了万山区堕河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化种植项目,想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引导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堕河坡蔬菜大棚白菜 然而,基地建设刚开始,我就在土地规划上遇到了难题。按照最初的规划,是要把村民们所有的土地都以块钱一亩的租金流转到合作社,但其中涉及到沟渠、路等附属设施的建设,这一块就需要占用农户的部分田土。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和不理解,我也曾陷入迷茫,这么做真的行吗?我真的可以不辜负乡亲们的付出吗?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乡亲们不理解多源于不了解。我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参观、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附属设施,逐步更新乡亲们传统的种植观念和方式,不断坚定大家发展现代化种植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整合群众智慧,积极创新管理方式,采用“村、社、户合一”的模式,实行绩效管理制度,根据每一个农户的种植能力和掌握技术的能力,精准划分大棚种植面积,既保证了大棚的充分利用,又把最大利益让给了农户,充分调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 张羽正在查看白菜长势 终于,合作社开始步入正轨,蔬菜大棚基地也迎来了“丰收”,带动了普通社员11户44人和精准扶贫户53户人就近就业,社员户均收入更是达到了三万以上。 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发展起来了,我又想到种养结合的致富路子。槐花村有地理位置较高、水资源充沛等资源优势,因势利导,我在村内搞起了水产养殖。目前,已经建成一个库容三万立方米左右的鱼塘,投产鱼苗5万尾,鱼塘产生的效益将用来购买农用器具,以及解决一些附属设施建设。 堕河坡蔬菜大棚 发展水产养殖的同时,我又盯上了村里因交通和排水灌水设施不完善而荒废的余亩土地,萌生了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念头。下一步,我们将把余亩荒地整修成水平梯田(简称坡改梯),“坡改梯”后集中种植荷花,喂稻花鱼做成乡村旅游的项目。一想到建成以后有可能带动名以上的农户就业,我就充满了干劲,信心满满。 如今,合作社的产业越铺越广,不仅丰富了槐花村的产业发展,也带动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而我也离实现“反哺家乡,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通讯员梁道敏 编辑孙文竹编审尹长东李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qxhj/11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故乡的槐花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