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主治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6084110.html

假蜂蜜泛滥,已经成为养蜂行业在销售过程中的痛点,如果说将油菜蜜调入槐花蜜,以次充好,相比之下,这都算是蜂蜜。退一步讲,浓缩蜜虽然是没有营养的蜜,最起码还是蜜。但是如果你用白糖熬制或者直接用果脯糖浆调和,那还是蜂蜜吗?事实是蜂蜜调和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以前最常见造假的蜂蜜,用两斤白糖一斤水熬制,加甜味剂、香精、色素,半真半假的蜂蜜就是白糖加水熬好后,再混合一定比例的蜂蜜搅匀,不结晶就加点柠檬酸,需要提高浓度就添加点淀粉或是增稠剂。从外观来看,普通消费者基本上难以辨别。特别是掺了一定比例的真蜂蜜,几乎可以乱真。两斤白糖价格约6元、添加剂0.5元、可以熬出2斤假蜂蜜。科技进步后,造假者也与时俱进,直接用果葡糖浆加入增稠剂、甜味剂、香精和色素制作成假蜂蜜,大米糖浆2.5元一斤加添加剂0.5元。造出的假蜂蜜根据价格定位不同,掺入不同比例的浓缩蜜进入市场,价格从20到不等,这是何等的暴利!

问题是国家在蜂蜜的检测标准中对白糖的检测是强制性的,而对果葡糖浆的检测有标准但并非是必检项,而且果葡糖浆和蜂蜜的成分比较相似,大部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而且很多普通质检仪器很难检测出来,加上果葡糖浆成本低廉,所以更多的黑心厂商利用果葡糖浆制造假蜂蜜。蜂蜜中掺糖极大地影响蜂蜜的口感和食用价值,以次充好,将低价的植物糖浆按蜂蜜的高价卖出,是对消费者的欺诈。

根据我国蜂蜜行业标准GH/T-中明确规定“蜂蜜中不得添加任何当前明确或不明确的添加物”,“如果在蜂蜜中添加其他物质,不应以‘蜂蜜’或‘蜜’作为产品名称或名称主要词”。且蜂蜜中碳4植物糖(甘蔗糖浆、玉米糖浆等)的检出不得大于7%,于是碳四植物糖的同位素检测应运而生。但造假者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们很快发现是添加碳三糖(大米糖浆)碳四检测就无能为力。于是大米糖浆就源源不断地用到蜂蜜造假中了。

我国蜂蜜行业标准尚未颁布涉及外源碳3植物糖(大米糖浆)的检测标准,这也让一些不良商家钻了空子,为规避国标检测,部分厂商转而向蜂蜜中掺入碳3植物糖,这种蜂蜜通常会通过国标检测而成为商家躲避国标监测掺假的“帮凶”。很快科技人员发现大米糖浆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下,会有一个SM-R的峰。这个峰在蜂蜜的糖中没有。所以通过检测这个峰,可以确定是不是存在大米糖浆。而通过计算峰的面积,也可以估算掺假的程度。

但你永远都不能低估造假者的能力,他们发现甜菜也是碳三植物,如果用一种叫做“β-呋喃果糖苷酶”的酶把它水解转化成葡萄糖和果糖,那么无论碳四检测还是SM-R检测都会“失明”。

于是,甜菜糖浆闪亮登场。万幸的是,蜂蜜中根本不含有这种酶,因此只要再建立一套检测这种酶的方法,就可以把这种掺假方式也检测出来。

问题是,这些检测都不是国标要求的,增加一项检测,就要增加相应的成本。是否有可操作性,就不得而知了。还有就是你可以检测出相应的指标,但是指标跟用它来进行判定真假是两回事。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蜂蜜掺糖并不会危害身体健康,但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会无形中摄入更多的未知糖分,给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我国已经于年7月立项制定外源碳3植物糖检验方法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中混合糖浆的鉴别》,但是距离正式发布实施仍需要一段时间,各位就慢慢的等待吧。

启蒙给大家普及一下碳三植物与碳四植物的区别: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同化的最初产物为3-磷酸甘油酸的植物被称为碳三植物,如小麦、水稻、大豆、棉花等大多数作物;最初产物是四碳化合物苹果酸或天门冬氨酸的植物则称为碳四植物,如玉米、甘蔗、高粱、苋菜等。总的来说,碳四植物细胞分工较碳三植物更加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可认为碳三植物是植物中的原核细胞,碳四植物则更像真核细胞。

目前已经发现的碳四植物约有种,广泛分布在开花植物的18个不同的科中。它们大都起源于热带。这是因为碳四植物在强光、高温下的光合速率较高,在干旱时可以部分地收缩气孔孔径,减少蒸腾失水,从而提高了水分在碳四植物中的利用率。

整个蜂蜜行业声誉受损的主要原因就是假蜂蜜,这些假蜂蜜像一根根“搅屎棍”将蜂蜜市场搅得混乱不堪,从而使那些养蜂人和原蜜的销售者越来越难以生存,最终整个市场出现“劣蜜淘汰原蜜”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人们对蜂蜜的认知与感情,希望造假者良心发现,还蜂蜜行业一片蓝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thaituna.com/htzqxz/11502.html